作者简介: 程钰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经济;赵磊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基础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张欢,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珠海中心小学教师。

  一、慕课的起源与发展

  慕课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MOOC的音译,意为“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通常认为,MOOC的课程模式起源于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课程,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当时,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David Wiley教授基于Wiki(维基)系统发起了一门名为"Intro to Open Education(INST 7150)"的网络开放课程,世界各地的用户都可以分享课程资源并参与该课程。MOOC这一概念是由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在2008年最先提出,后来用于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开设的名为“联通主义和连接性知识”的课程。MOOC本身被视作一种新型的网络学习资源获取与共享模式,其发展则被视作一种可以用于帮助人们寻求新的教育价值与学习意蕴、促进教育教学模式深刻变革的重要途径,目前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掀起一场影响力极大的“教育风暴”。

  面对势不可挡的教育革命,我国教育界也在积极应对。2013年5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约参与由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edX在线教育平台;同年7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领衔的Coursera签约,与之一起向平台提供精品课程;同年10月,清华大学基于edX开放源代码,研发、推出了全球第一个中文版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此外,一批初具慕课雏形的国内网络在线课程平台(如网易公开课、沪江网、YY教育等)也在服务品质方面努力作出改变或调整,以便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需要。

  二、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优势

  近年来,慕课逐渐从高等教育领域向基础教育领域渗透,势必将在基础教育领域掀起一场改革风暴。整体而言,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从形式上看,慕课以视频呈现教学内容。MOOC在技术上做了很大的调整,不再是简单录制线下的实体课程,而是直接为网络课程准备教学内容。每节课程都由几分钟的视频片段组成,每个视频之间还穿插了很多小测验,用户可以随堂检验知识掌握情况。视频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比课本或纸质文本更有利于知识的全方位表达以及情感的传递。最重要的是,当视频出现在MOOC上时,不再只是单向地播放,而是被安插了大量的统计代码,以研究每个用户的使用情况。用户通过“闯关”的方式回答问题,获得继续学习的权利,在锤炼学习内容的同时,也能激发学习成就感的积累。

  从内容上看,慕课的资源丰富,加上课程授课教师的知识素养较高,慕课的教学内容较传统课堂容量更大、时代性更强,且课程资源的针对性更高。

  从个性化系统功能上来看,系统会自动搜集每个学习者的个人信息,根据不同学习者的个性特征、知识基础、学习准备和学习内容的交互状况等,自动进行跟踪服务,提供智能化的指导。

  从效果上看,由于慕课在基础教育应用中可以采用“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