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实际行动为长江生态治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注入青春力量,8月21日至23日,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调研长江禁渔生态工程和民生工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安徽省安庆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开展调研,通过采访退捕渔民,走访政府部门,体验长江巡航,展开座谈会议调研长江禁渔“三年强基础”的生态成果和长江流域民生建设情况,使长江禁渔意识深入民心,切实筑牢长江禁捕红线,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长江流域“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
投喂江豚学子行动,迁地保护渔民参与
8月21日,合肥工业大学长江禁渔调研团队走进安庆市西江江豚迁地保护中心,观看江豚保护宣传片,跟随工作人员投喂江豚,了解江豚的生存现状和保护工作。进入保护中心后,队员们首先认真观看了江豚保护宣传片,“江豚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视频中,江豚的微笑迷住了众人。观看宣传片后团队成员积极与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迁地保护中心江豚的数目、年龄分布以及对江豚“体检”等保护工作具体的开展情况。随后,队员们来到保护区水域,看到工作人员将小鱼扔进水域后跃跃欲试,在得到指导后,纷纷参与到江豚投喂的工作中来,看到几头江豚一跃而起,叼走小鱼,潜入水中,团队成员激动不已,欢呼声不断。江豚保护人人有责,长江禁渔的贯彻落实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调研期间,队员们在西江江豚迁地保护中心对话渔民,这是一群转业为“护渔员”的退捕渔民,从共同交流到一对一采访,团队成员在前期充分准备好采访稿的基础上,就退捕禁捕后渔民的保险补贴等落实情况以及护渔员的日常工作状态和生活保障提出疑问。渔民们表示在政府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下,医保社保等保障到位,住房问题全部解决,渔民就业转产率达百分之百。江豚迁地保护不仅有专业保护人员在努力,更有退捕渔民化身“护渔员”在行动。队员们用相机拍摄下江豚戏水的画面,用文字记录下采访心得,总结所得,形成图文稿进行宣传。
喜看长江岸清水绿,守望江豚笑颜常驻
8月22日,团队抵达铜陵市淡水豚国家自然保护区。首先,队员们在保护区保护管理科科长黄立新和高级工程师陈燃博士的介绍下参观淡水豚宣教馆,学习了淡水豚的进化史,认识到长江禁渔对于江豚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教馆内栩栩如生的图画,保存完好的标本带给团队成员前所未有的体验——走进江豚的世界,队员们意识到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长江江豚数目锐减,禁渔三年,长江渔业资源恢复良好,但长江江豚仍旧是一种极其濒危的野生动物,江豚保护任重道远,不能掉以轻心,学子们更坚定了加入江豚保护队伍的想法。
随后,团队成员乘坐执法快艇,穿戴防护服,亲身体验长江巡航。伴随着快艇驰骋江面,队员们一览滔滔长江水,江水碧清,鱼翔浅底,无不惊叹连连。长江巡航是长江禁渔的重要组成部分,执法人员定期组织开展禁捕执法巡查,切实保障长江禁渔稳步进行。
退捕抓牢宣传执法,禁捕厉行人防技防
调研期间,团队成员走访各地禁捕退捕部门,展开座谈会议。在安庆市迎江区农业农村局渔政中心,通过安庆市迎江区渔政执法大队大队长陆渊的介绍,队员们充分了解了安庆市长江禁捕的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座谈会上团队成员认真聆听,做好记录,了解到网格单元使长江禁渔落实到个人,保证了禁捕退捕深入基层。
在铜陵市农业农村局,铜陵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队长倪明和铜官区渔政执法大队大队长王中正讲解了全覆盖的光电监控系统,通过了解其部分工作原理,队员意识到技术支持有效提高了禁捕监管效率,青年学子夯实专业基础,方能为长江禁渔贡献更多力量。
在芜湖市人民政府座谈会现场,通过芜湖市农业农村局禁捕退捕科科长张进和崔志强同志的介绍,团队成员了解到芜湖市宣传执法两手抓的特色方案。通过宣传加强禁渔意识深入民心,通过渔政执法保证长江禁渔贯彻落实。研究生学长崔志强同志谈及渔政执法一线的工作强度大,难度高,当代青年要学会随机应变,心系国家大事,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座谈会中,团队成员认真翻阅相关报告文件,了解芜湖市禁捕退捕现状,并针对性提出疑问,为更好地参与长江禁渔、保护长江生态和助力民生建设打好基础。
8月23日,团队成员来到调研最后一站——马鞍山市,参观马鞍山市渔政趸船,召开座谈会并再次乘坐渔政执法船,为此次社会实践画上圆满句号。在渔政趸船上,队员们参观了执法人员休息室,简朴的生活用品展现了执法人员日常工作的艰苦。会议上,团队成员了解到马鞍山市长江禁渔“禁得最早、做得最好”得益于该市长江禁捕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近年来,马鞍山市党建联盟的创新举措也取得良好成效。随后,队员们再次登上渔政执法船,穿戴防护服站在甲板上感受江风阵阵,进入驾驶舱参观,体验执法人员的日常巡航工作。团队成员认真聆听,热烈讨论,并积极将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形成推文,帮助广泛宣传长江禁渔。
“三下乡”社会实践结束时,队员们纷纷表示,我们青年学子要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今后会更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在长江“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背景下,努力走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之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