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一个不起眼的三线小城市,最近却在教育领域下了一盘大棋——全域推进智慧学校建设与应用。
安徽蚌埠,一个不起眼的三线小城市,最近却在教育领域下了一盘大棋——全域推进智慧学校建设与应用。
随着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智能化教育的优势不断凸显,打造智慧校园成为发展趋势。目前,各地建设方兴未艾,多以在个别学校试点为主,有的推广至区县级,但是像蚌埠这样建立“市级统筹”教育治理体系的,少之又少。
为什么蚌埠敢为天下先,用6区3县800多所学校来布局?到底做的怎么样,是空有花架子,还是表里如一?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前些日子,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了蚌埠市中小学,尝试解读这个大气磅礴的珍珑棋局。
树立“一盘棋”的全局思维
“蚌埠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市政府的要求、与大众的期待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说这话时,该市教育总督学段元丽脸上闪过一丝羞赧的神情,但只是一瞬,又振作了精神继续介绍,“因此,我们想借信息技术实现教育体制的换道超越。”
这些年来,蚌埠教育发展似乎走进了困局:一方面,受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影响,城镇中小学、乡村中小学和农村教学点这三类学校之间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教育资源向少数优质学校倾斜,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另一方面,由于地处交通枢纽位置,便捷的城市交通导致大量优秀生源外流,2017年全市中考前一百名走了57个。有人戏称,蚌埠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快要被火车拉走了。
不破不立,2019年,该市启动全省第一个“一盘棋”市级统筹推进智慧学校建设项目,囊括“智慧学校达标工程”和“因材施教提升工程”两个子项目,建立智慧课堂、学业评价、大数据分析与反馈、个性化学习等系统,覆盖全市800多所学校,6000 多个班级,开创了教育治理体系新样态。主要有三大特征:
“总集成、总服务”——主体下沉,将建设管理重点放在县区和校园方面,采用“市级定政策,县区抓落实”的管理机制,打破上级政府部门、行政部门和财政投资者的壁垒隔离,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软件、内容、基层培训与校园和教师相匹配;“市级统筹、企业代建”——将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按照建设项目细分,分拨市级与县级财政。各级财政部门的“事权”与“财权”相对统一,打破边界明显的“以县为主”财政分权局面;“公私合营、分级付款”——开展校企合作,以企业代建为基础,强化县区考核监督反馈机制和市级统筹下的阶段性建设验收,量化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服务性工程和长期项目运营与监督的合作关系。
为加速项目落地,蚌埠市成立江淮智慧教育研究院,联合全国知名教授、名校长、名师组成专家委员成员,汇聚多方科研力量,积极探索与实践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新型教学模式。
“目前全市800多所学校,包括各县区的乡村校都已经实现了智慧课堂等信息化产品的常态化应用。”局面朝着预期发展,座谈间,段元丽说话的底气越来越足。
推动城乡教育均衡
87名学生,55人普高达线,达线率63.22%。
这是怀远县仁和初级中学2020年的中考成绩,也是学校建校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学校主任苏同润认为:“今年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智慧学校建设起了不小的作用。”
仁和初中是一所乡村初中,地理位置十分偏僻,至今没有宿舍和食堂,师资常年供给不足,而且硬件设施跟不上,学生们没办法上晚自习。为了缩短与其他学校的差距,初三年级的老师只能提前一周开学、周六补课,放学后再补一节课……竭尽所能地“挤时间”。
年初,蚌埠市全面推进智慧学校建设,暑假期间,学校七年级至九年级的智慧课堂师生平板基本配齐到位。学生可以在课后或者放学后利用智慧课堂进行自主学习,老师也可以通过 、作业推送等进行课堂翻转,拓宽了传统课堂的边界。
在怀远县毅德实验学校校长陆洪国希望自己的学生不仅能交出高分答卷,还能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现在,毅德的学生依托智慧课堂可以看到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广袤无垠的沙漠,神秘的海底几万里。“智慧课堂拥有的各式资源为乡镇孩子扩宽了视野,打通了城乡教育的壁垒,开启了学生的无限可能性。”
如今,该校将智慧课堂应用作为教师考核标准之一,采取随机听课的形式,从课前备课、课堂效果、课程设计等方面综合评价,遴选最优的模范课程,供其他老师参考学习。接下来学校还将组织开展公开教学日,通过课程展示与深度研讨,向全县老师展示学校智慧教学应用的典型案例,与兄弟学校分享交流智慧课堂的建设经验。
因材施教激发潜能
蚌埠实验中学的智慧课堂班很火,很牛。
作为高新区名校,该校一直重视信息化建设,很早就接触了智慧课堂。2017年,学校在双向自愿选择的基础上,从七年级新生中选取了200名学生,组建了4个信息化课改实验班,即智慧课堂班。那时,很多家长持观望状态。第一次摸底测试中,四个班级的总平均分与普通班级几乎持平。随着智慧课堂在各学科的常态化应用,实验班的优势逐渐显示了出来,与普通班级慢慢拉开了差距,总平均分也稳定高出普通班20-40分。
2018年,在原有4个班的基础上,学校继续引入4个课改实验班。由于首届实验班的良好效应,第二届的报名人数远远超过了第一届。新一届实验班的基础优势明显,刚开始的各科总平均分就要高于普通班级近30分。“因材施教进一步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老师能够及时获取学生的课堂练习,并基于大数据分析,准确把握班级学情,针对性教。典型错误可以有效跟踪,逐个击破;优秀解答也能够及时提炼,在班级示范推广。
项目开展以来,蚌埠市通过利用智慧学校的学业评价系统全面组织全市统考、区县联考等76次,包括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三、四质检,利用大数据分析与反馈系统,帮助510所学校开展1047次校级考试,其中166次使用了智能批改服务,帮助英语教师减轻80%的批改工作量,累计完成2万多次组卷用于测验等,生成报告15000份,实现学业大数据精准分析,细化到校、到班、到个人、到每个知识点,解放教师大量精力来研究教学。
在智慧学校建设与应用上,蚌埠市下了一步“先手棋”,建立了“市级统筹”教育治理体系。这是面对挑战应运而生的机制创新,尚需要更多的探索实践,我们不妨以宽容的心态去看待,让时间去证明机制的可行性和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