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总是在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中得以深化。我们提出“未来课堂智慧教育范式”,正是基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未来课堂智慧教育范式”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同时在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化中,也具有积极意义。

  课改总是在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中得以深化。我们提出“未来课堂智慧教育范式”,正是基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未来课堂智慧教育范式”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同时在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化中,也具有积极意义。

  课堂建设的未来意义

  为“未来的中国”而教。未来不是我们到达的地方,而是我们创造的地方,教育的本质说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如何创造国家的未来,如何培养实现“中国梦”的人?在教学内容、教育方式上,我们既要“前瞻后顾”,也要“东张西望”,更要“凝视当下”。人生的精彩不在于遇到,而在于创造。在创造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做一个自觉的教育学习者,做一个主动的教育实践者,做一个创新的教育探索者,为创造我们未来的国家而努力。

  探“为未来而学”新路。未来课堂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未来高度发达的网络将为这种课堂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而日趋紧密的人网关系也暗示着未来课堂必将与网络融为一体。未来课堂是针对未来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和响应新课程改革,在课堂重构要求基础上提出的,以互动为核心,旨在构建发挥课堂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促进主体和谐、自由发展的教与学的环境和活动。而技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更为重要的因素还是人。只有人的观念改变,才能实现指向未来的教与学。

  求“为智慧而学”之法。未来课堂更需要强调智慧教育,智慧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体现为以下三个判断:

  智慧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智慧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前,用最短时间对最佳路径作出选择。智慧所体现出来的是高妙的人生境界,运用智慧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文道统一”不仅是传统国学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现代教育的学科基础和实现路径。“文”和“道”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古代文论阐释的重心,在古代文学批评中,一直存在“文以载道” “文以明道”“文以厚道”等说法;教育一直存在“泛”和“窄”“真”和“假”“大”和“小”“工具”与“人文”之争,争论的背后,就是“道”,就是“智慧”。

  教育的本质归根结底是智慧。教育更需要智慧,首先表现在学生人生识见的提升和对人生境遇的选择、决断的勇气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一下子就可以判断这个人的智慧,是因为他可以很快把握问题的根本。因此,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促进学生作为人的生命的成长。智慧教育是以教师的智慧提升学生的智慧,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二是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智慧的专业化成长;三是教育过程是富有智慧的,教育内容、手段、策略的选择和确定,无一不是智慧的结晶。

  转知成智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全球化、大数据,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需要对所谓的教育传统经典体系进行全面反思,教育目标由知识向智慧转变,由知识人向智慧人转变,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由重知识向重智慧转变。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对传统“知识教育”的反思,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拥有知识并不等于拥有智慧,有智慧比有知识更重要。知识是可以直接传授的,而智慧不同,它是内生的,必须经由自我建构方能生发出来,是不可教的。智慧产生于自我对知识的觉解,觉解的过程就是由一个知识人成为智慧人的过程。

  由“教”向“学”、“师”向“生”、“课”向“程”转变的教育改革,对教师如何认识“教”与“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要在新的形势下重新认识学的策略和教的策略。

  未来课堂的实践价值

  基于以上三个基本判断,“未来课堂智慧教育范式研究”的实践价值在于:理思路、担责任、探新路、聚优势、耀群星、促发展。

  理思路。如果将学校、课堂比作一个小宇宙的话,那么组成学校、课堂内部的诸多要素之间、学校内部与外部诸多要素之间是错乱复杂的。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视域下,我们的教育研究需要发现问题,通过研究假设寻找智慧之法从而解决问题,需要不断厘清思路,不断探索教育改革的内在规律,寻找改革的最佳路径。

  担责任。这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我们承担着历史责任。学术研究要“照着讲”,也要“接着讲”。“照着讲”,是对教育传统、历史面貌及其发展的历史渊源的探寻,从中把握规律和特点;“接着讲”,是在扬弃传承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促使教育改革的创新。

  探新路。在继承的基础上,探索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与新路,这是探索之路、研究之路、创新之路。

  聚优势。智慧教育研究是一个不断积淀、不断聚合的过程,优点聚合成优势,个体聚合成群体。在聚合过程中,智慧教育的独特性得以彰显,风格逐步明晰。

  耀群星。探索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方式和新途径,改变了相关学校和教师的课堂观念、课程观念和教育伦理观念,做“智慧型教师”,培养一大批,发展一大批,成就一大批,从而探索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培训工作,形成群星闪耀的局面。

  促发展。建立“智慧教育研究联盟”,举行“智慧教育论坛”,推动教育的健康、良性和优质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实施,促进名师和教育家的成长。

  核心素养的课堂阐释

  近十年来,智慧课堂是教育界主张的一种课堂方式。无论是有效教学还是高效课堂,其内在所看中的都是“优质”。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优质的?某种程度上,优质课堂就是智慧课堂。

  我们将智慧课堂架构为四个维度:问题、表达、活动和建模。智慧课堂强调系统的“和谐”,即健康第一、以德育人、开发智慧、贯穿审美;强调科学地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即师生用有限时间获得最大化收获;强调适度地追求教学艺术,善于激发、注重生成,用问题和活动去启发;强调教学技巧的品质,在于方法引导行动,即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技能、经验出智慧;强调学生学习的建模,在于构建起学习的常规路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颁布,我们如何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如何应对已经开始的“依据核心素养确定学科核心素养,依据学科核心素养修订课标与重组教材”,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地,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学校表达和立意?

  学校要在核心素养视域中进行课程重建,始终将学生需要放在首位,要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学校的具体立意和表征,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体现核心素养。做到“三年安排,一次性思考;三年课程,一次性落实;三年管理,一次性到位”,建模见下图。

  “未来课堂智慧教育范式”的推广研究项目旨在通过学校对核心素养的内涵研究,对学校办学传统、办学优势和办学理想进行实证分析,帮助学校提出和制定学校发展的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师发展核心素养,从而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形成既体现共性要求又彰显学校特色的核心素养的学校立意和表达。

  整体上,推动课堂实现三个转变:

  变“知识立意”为“素养立意”。未来课堂,要从知识立意走向素养立意,聚焦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智慧教育要培养有智慧的人,注重将知识转化为理解力、判断力和德行,形成人生智慧、人生识见,充分发挥各学科的育人价值;要让师生的个人知识与学科知识的对话、互动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过程;要让知识创造过程变成教学和学习过程,在教中学、做中学的基础上践行“发现、探究、解决真实问题”的创中学,让小组成为自组织,让学生人人成为 、慕课等学习组织形式和技术革新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甚至是颠覆性变化和革新。这些正在对全球教育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也正在携着基础教育卷入一场教育革命。

  (本文系2017年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未来课堂智慧教育范式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