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面临着如何实现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面临着如何实现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变。本文通过对辽宁省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引入智慧校园的内涵,并详细介绍了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特点和特色,最后从顶层设计、资金筹措、人才培养三个方面,阐述了辽宁省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具体思路。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日益深入,教育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已经进入到应用普及推广阶段。依托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涌现,教育信息化正从数字化时代步入智慧化时代。作为高校信息化的高级别呈现形态,构建一个泛在感知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学环境,以应用服务为基本理念,将信息技术深入融合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中的智慧型校园已成为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题。
二、辽宁省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辽宁省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近年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认识不足、资金缺乏、管理体制不顺、专业人才匮乏等原因,存在着诸多问题,同时面临着如何实现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变。
1.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缺乏系统和全局视角
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从处理部门具体业务或者解决局部问题着手,对学校各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不清楚且分析不深入,特别是很少从学院整体考虑出发,来设计跨部门的业务逻辑系统。这不但导致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而且由于人为地割裂了数字化的部门业务与现实学校其它关联业务流程的联系,从而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不能实现学校相关业务的一站式服务。
2.应用系统建设水平不高,使用效率低
经过调研了解,各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了网络、机房等硬件设备的建设中,而对业务应用系统的投入较少,已建的业务应用系统整体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开发或购置的实训类软件使用效率低,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融合不全面和深入,致使其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有限。辽宁省目前50所高职院校中90% 的学校无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交换平台,已使用的业务应用系统产生的数据质量差、数据储备不足,数据共享交换和利用困难,信息孤岛现象日益突出。同时数字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建设滞后,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匮乏,共建共享机制还没有形成。
3.基础设施部分设备老化、陈旧,面临更新换代
各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实现有线网络全覆盖,但是网络互联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都是运行在IPv4协议下的老设备,不支持下一代互联网的IPv6协议,面临着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网络出口带宽较低,需要扩容。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无线网络建设基本上还是空白,另外网络安全设施欠缺,缺乏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状况堪忧。已有的网络安全设备主要是侧重于网络防护,已建的无线网络无安全认证,身份认证技术单一,现有的安全设备不能保证对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进行溯源、追查和审计等。
三、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特点和特色
智慧校园是以网络(包括计算机网络、移动互联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化的校园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一体化环境,通过运行在这个环境中的各种应用服务系统,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从而实现多域融合共享和泛在感知的智慧服务、多域间资源及其业务的融合和共享,实现无所不在的信息综合化服务和智慧化校园。尽管目前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校园,但是已经有愈来愈多的高校开始认真思考和探讨智慧校园的建设方式及其应具备的特征,并积极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
1.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特点
智慧校园和数字化校园的区别在于,数字化校园重在软硬件搭建,而智慧校园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重在应用,使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应用逐渐深度融合到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进而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特点:一是要完成院校网络从传统IP网络到智能感知网络的建设升级,从而实现人员的网络无缝连接,完成人员位置、活动及关系等的感知;二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构建院校的数据平台,这里的平台强调的是数据,而不是硬件。这就需要各院校整合现有的各种数据,实现全校数据的共享交换、挖掘和分析,从而为师生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服务;三是要实现服务驱动,体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这就需要完成工作理念从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核心的转变,工作流程从面向业务部门到面向用户的优化和重设,教学方式从以老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我们认为现阶段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智能感知网络、云服务平台及运维保障平台。其框架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