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网络信息建设的不断深入,我校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2011年12月,学校制定并实施了《东北财经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将“信息集成化”确认为学校未来发展建设的四大重点任务之一,标志着我校教育管理信息工作开始朝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东北财经大学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校内教职工和学生的主体需求与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不同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对我校未来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学校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决策等提出了设计展望。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校园已成为各高等院校的普遍共识。2010年,我校完成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统一数据库平台“三大平台”建设。由于信息化建设初期缺乏统一规划,数据标准各异,业务系统各自为政,导致数据非集成化并形成了许多的信息孤岛,这使得大量优秀数据无法共享和利用,获得更大价值。我校于2014年又进行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该平台是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此平台对校园内散乱分布的数据进行集成化整合,同时将原来分散、利用率低下的信息资源进行数据挖掘,对于我校的发展战略和决策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现状

  我校从2006年开始着手进行信息化校园建设工作,整体建设历程具有阶段性和分布性的特点。按照《信息化校园建设总体规划》的部署,截至2010年,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备,并完成了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统一数据库平台三大公共基础平台的建设。

  2012年1-6月,我校完成了应用系统一期项目建设,包括本科生管理服务、研究生管理服务、人事管理服务和办公自动化管理四个系统;至2013年12月,我校完成了应用系统二期项目建设,包括招生管理、宿舍管理、毕业离校、就业管理等七个系统,同时集成了教务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

  2014年至今,通过对基础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完善推广,我校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作为支撑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基础,现基本完成对学校各机关部处、教学教辅部门的核心管理业务的横向整合。

  统一数据库平台负责集中存储和处理各种信息数据,并为全校提供信息共享交换服务。为了实现业务系统的集成和数据共享,进而为学校领导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需要建立基于数据管理和综合性技术方案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在对大量数据进行安全存储的同时,通过建立畅通的数据访问通道,能够有效协同地将数据进行共享、分析及应用,保证数据共享及交换的时效性、完整性和一致性。[1]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主要需完成以下任务:

  1.数据的采集

  负责采集更新各业务系统数据,利用数据抽取或同步工具将数据采集至共享数据中心,同时生成数据更新报告。

  2.数据的整理

  按照学校制定的信息化标准进行数据整合,报告异常数据,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并保留历史数据。

  3.数据的共享

  对统一数据库内的部分或全部资源进行共享和交换,可生成数据使用情况报告。

  4.数据的挖掘分析

  通过数据挖掘工具对共享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用报表、视图等可视化工具进行展现,为决策提供参考。

  目前,我校统一数据平台可以实现数据导入、共享数据查询与维护、灵活报表管理、统一代码管理、通用组合查询显示、设置数据查询和维护权限以及数据同步等功能,但平台功能仅局限于数据的查询展示,尚不能实现校园内各业务部门的信息交换交换功能。我们希望对各业务部门的资源、平台进行更充分的整合,使得应用系统之间虽不具有直接关联,但数据交换可以在业务数据库与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上完成,建成一个各应用系统耦合度较低、安全性能较强、可以完成数据集中存储与管理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

  三、实际需求

  目前,建设以全局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已成为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其建设可以有效消除信息孤岛,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各职能部处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取其他业务部门的数据信息,通过对数据的交换、共享、分析、挖掘,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为学校建设以及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另外,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下一阶段——智慧校园建设的工作基础。完成对学校内大数据有机的整合和继承管理,掌握学校各项活动中发生的庞大、海量数据,并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分析,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是下一步我校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工作。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校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已经初步建成了支撑学校日常运行的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在业务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现有的这些系统基本上都是各自封闭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信息系统的现状已经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要求,数据整合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

  1.数据资产意识薄弱

  数据作为重要的无形资产,其利用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反应一个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管理能力。目前我校对数据建设的意识相对薄弱,没有充分认识到数据也会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导致学校内部业务系统林立,数据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数据资产不能发挥有效价值。

  2.数据管理缺乏规范性

  目前我校内部已形成了多个业务系统,各部门依据各自的业务需求,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架构及其开发技术,设计了信息系统建设标准和数据标准。但这些系统在应用及数据层面上彼此分离,导致各单位数据标准不一致,在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不能有效分析数据库表结构,在共享过程中时常出现匹配错误等现象。

  3.存在信息孤岛

  由于各业务系统的数据维护及管理工作缺乏统一部署,导致我校各业务系统间缺少统一的数据格式和交换接口,虽然部分数据可以通过直接传输等形式实现数据资源的交换和共享,但这种传统方法并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大量数据的交互问题,同时各类数据信息分别存储于不同部门或不同地域(分布性)的不同数据库(异构性)中,客观上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

  4.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应用较少

  目前,我校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主要应用于数据的展示、查询、统计等单一层面,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的应用较少。合理整合校内数据,不仅能有效提高数据的利用率,优化管理结构,而且可以通过整合进行数据的挖掘、分析和预测,优化学校管理结构。通过数据整合可以大量减轻学校内部行政、教学、教辅等部门繁杂的事务性管理工作,帮助其更加关注于本部门的业务职能,并为部门及整个学校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四、有效措施

  1.建设统一数据标准

  我校于2010年12月由东北财经大学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建设组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并颁发了《东北财经大学信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的制订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CELTS-33)的制订规范,并根据我校特点做了适当补充和调整。

  标准根据高等学校职能划分和业务组成,将我校主要管理领域分为学校、学生、教学、研究生、教职工、科研、财务、办公管理、图书、资产与设备十个域,也就是对应图1的十个管理数据子集。

1jpg/></p><p>  TB——通用/标准数据子集。作为其他十个业务数据子集的公共数据集,构成高校主要管理业务的完整数据标准集。</p><p>  标准从结构上分为两部分,即数据标准和代码标准。数据标准包括一系列以管理对象为主体的数据项,其作用是明确管理对象所具有的属性,并使其在命名,类型,长度,取值范围等方面标准化。代码标准从属于数据标准,是对数据标准中数据项的属性或取值范围的描述。数据标准和代码标准的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代码标准按照适用范围不同分为国家标准、教育部标准、行业标准、学校标准四个模块。</p><p ><img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8/9114bf943d7a36jpg title=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