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对数字化条件下的教学和管理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常大实现了快速发展,出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良好局面,邵辉教授领衔主持的“石油石化安全人才五元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喜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校斩获“挑战杯”全国特等奖,实现常州高校零的突破;一年间,学校新增了4个四星级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达到国际标准。

  在信息化的时代,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唯有“跟进”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育人,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走进常州大学白云校区,一棵棵挂着二维码“身份证”的树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今只要一扫二维码,就能知道这棵树的生长习性、植物文化等相关信息,学习变得方便又有趣”,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大二学生张建说道。

  在常州大学看来,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学习便有了新的定义: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兼顾素养提升。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史国栋认为,在信息化的时代,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唯有“跟进”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育人,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变被动为主动, 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由被动走向主动。

  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缪春宝老师介绍,他提前把“有机化学”课程的PPT发给学生,让他们了解关键知识点与难点,并让学生走上讲台,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内容的学习体会。学生们都很积极,讲解的时候会使出讲笑话、打比方等各种招术,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

  翻转课堂让自己找到了课堂的“存在感”。学生周建华告诉笔者:“我们提前预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先上网搜索了解,再不懂就记下来到课堂上探讨。一节课下来,几乎都是我们在讨论、解决问题,掌握的知识更牢固。课后时间利用起来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专业建设数字化,聘专业负责人

  2013年3月,常州大学53位教授受聘担任“专业负责人”,此举为江苏省内高校首创,标志着常大在探索去行政化、施行教授治学上迈出重要一步。

  邵辉是学校安全工程专业的负责人,担任这个职务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教授。邵辉告诉笔者:“在数字化的背景下,管理扁平化,我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工程建设等方面享有主导权,而以前这些工作都由系或教研室行政管理人员负责。”

  原本,安全工程专业的多门课程安排了实验课,但都各做各的,知识点相互独立,无法融会贯通。在邵辉的支持下,安全工程专业开设了综合实验课,并结合3D实训室,模拟生产场景,让学生在复杂环境中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为了给专业负责人在专业建设上扫除障碍,常大给予了他们专项资金使用权和人事权。邵辉靠着两项“特权”,资助了6名教师参加专业学术年会、研讨会,编写了7本专业教材,引进了适合专业发展的两位博士。

  让内行人做内行事,对科研分类管理和考核

  “让内行人做内行事”,是学校希望通过数字化条件下制度的改善,能够完善本科教学基层组织建设,让专业建设呈现出新气象。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师崔文龙告诉笔者:“因为数量有限,我的教改课题没有通过学校立项,专业负责人李忠玉教授认为这个课题有利于专业建设,通过专项资金资助了课题,而且还被认同为校级课题。有了这样的政策,大家教改的积极性都提高了不少。”

  如今的常州大学,教师除了职称上的差异,还逐渐分成教学为主型和教学研究型,工作任务、考核标准都不尽相同。为了激发教师潜能,学校正尝试运用数字化手段,对教师的教学科研过程和成果进行分类管理考核,实现教师个性化发展。在校聘教授中,常大还拿出10个名额,专门用于教学岗位。

  由于对数字化条件下的教学和管理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常大实现了快速发展,出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良好局面,邵辉教授领衔主持的“石油石化安全人才五元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喜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校斩获“挑战杯”全国特等奖,实现常州高校零的突破;一年间,学校新增了4个四星级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达到国际标准。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