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出台,意见提出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门课程;减少机械性、记忆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提升试题情景设计水平。

  近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出台,意见提出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门课程;减少机械性、记忆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提升试题情景设计水平。

  中学教育从“考什么教什么”转为“教什么考什么”,是一种进步。其实早在今年6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要在2022年前取消高中考试大纲。从高中到初中,改革的步伐不可谓不大。

  在应试教育下,成绩是衡量一切的准绳,机械简单的“教”与“考”让一些师生乐此不疲。有教师坦言,考纲使用几十年,一切围着考纲转,哪怕一个标点由顿号变成了逗号、某个句子多用了个助词等都琢磨了个遍。如此下去,还有多少教师会致力于自主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以致用呢?

  社会诟病应试教育已久,但怎么去改,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初中考试大纲的取消,意味着“指挥棒”变了,可以说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纠偏。

  显然,这种变化对教师的教学和命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没有大纲怎么教,怎么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如何将所教内容通过更为自主和开放的命题呈现出来?这都是迫切需要思考的。对学生而言亦如此,“盲考”的抓瞎、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这些习惯统统要丢掉,还要主动熟悉和了解时事热点,学会深度思维,拥有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同时培养起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和自主消化学科知识的能力。

  此外,还需打消家长的焦虑和压力。以前习惯了让孩子照“纲”学习,现在考纲取消了,家长短期内无所适从是可以理解的。教育部门要引导家长从根本上认识改革的目的及意义:取消考试大纲,有利于基础教育回归育人本位,能让学校安静办学,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中考会合理地设置考试内容的结构,减少一些完全考死记硬背试题的比例,调高开放性、综合性试题的比例,考查学生活学活用及应变能力,这是对“读死书,死读书”的扭转。

  因此,改革的适应期一定要有,步子已经迈开,更要走得稳当。对已经熟悉照纲教学的师生来说,需要一段适应期消除不适感。在这个过渡阶段,不妨在参照以前的考纲、命题方式、命题标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先做“点”的尝试,再由点及面铺开。

  淘汰不适合社会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提升的落后教考方式,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只有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育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真正活起来。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