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而言,也是奋发有为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学会紧盯科技前沿,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主动作为,“干货”满满,来,小编带你看一看,这一年,学会都干了啥?

1.成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党建工作委员会,坚持用党建引领职教工作

在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按照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部署和要求,12月12日-13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党建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职业院校党委书记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鲁昕会长作题为《新阶段 新任务 新担当》的主旨报告,提出成立党建工作委员会是贯彻落实“政治强会、学术立会、服务兴会、依法治会”工作方针的有力举措和战略支撑,要扎实搭建好党建交流、学术理论研究创新、思想政治课的精品课、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典型案例展示、全面育人互学互鉴等工作平台,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党建工作水平,促进新格局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选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教育报刊社原党委书记、社长李曜升担任党建委主任。会上,百余名职业院校党委书记共同发起“济南倡议”,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正式启动“中国职业教育智慧党建平台”,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职业教育党建工作。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有800多所院校报名参会,仅线下就有来自全国近400名职业院校党委书记、校长参会。

2.建立华为5G+产教科融合高端论坛+X基地模式,助力华为培养产业链供应链技术技能人才

新风向、新征程、新跨越!为进一步推动我国5G+数字化人才培养,8月11日,学会成立“5G+产教科融合高端论坛”,鲁昕会长在论坛上作了《5G应用:产教科融合新起点》主旨报告。以“高端论坛+X基地模式”,建设5G+教师培训、5G+教材研发、5G+人才培养、5G+成果转化、5G+实训教育等7大基地,目标到2025年培养1000+双师型教师和10000+ 5G数字化人才,初步形成500家优质单位参与的示范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论坛组织。9月,5G+产教科融合高端论坛(长三角)和5G+产教科融合高端论坛(山东)分别在江苏南京和山东潍坊成功举办,并落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华为5G+数字化人才产教融合基地,得到业界好评。

3.举办智慧农业圆桌会议,培养智慧农业技术技能人才

聚焦智慧农业,抓牢饭碗根基!9月22日,学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联合主办了“高端引领,铸造中国职教新未来”农业科技专题圆桌论坛。论坛上,鲁昕会长作了《对接智慧农业,铸造中国职教新未来》专题报告。匡廷云院士、李锦涛书记、谢俐副司长、全国农业院校书记校长等围绕智慧农业主题,解读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趋势及核心技术,探讨“科教产”融合发展新模式,引领农业职业教育与科技发展同步前行,培养智慧农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全国20余所农业职业院校书记校长以及来自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等共计100余名代表参会。

4.主办第七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探索解决装备制造业“卡脖子”人才培养问题

10月16日,第七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新征程——面向未来三十年”,旨在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节点,研究谋划教育的远景规划与“十四五”教育规划,探索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匹配的人才培养结构。论坛上,鲁昕会长作了《十四五: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大有可为》主旨报告,以我国科学技术的“卡脖子”问题清单切入,探讨了我国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点突破方向。

5.举办2020年“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建立“数字职教”国际合作机制

11月26—27日,2020年“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在深圳召开。会议以“数字职教建设 共商共建共享”为主题,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院校机构、行业企业的47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线上线下,共商数字经济时代“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会议形成标志性成果——《深圳倡议:推动数字职教共商共建共享》,凝聚数字职教共识,深化数字职教实践,共同应对当前职教发展的全球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继2018年首次“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以来,职业教育领域的又一场高规格国际盛会。

6.举办光子智能制造圆桌会议,开启培养光子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

发展智能制造,赋能智慧生活!12月9日,“高端引领,铸造中国职教新未来”光子智能制造圆桌论坛在西安召开,论坛由学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联合主办。鲁昕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候洵、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沈卫明、中科院西安分院副院长杨青春等领导出席,围绕光子智能制造主题,解读我国光子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论坛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就共同成立光子智能制造研究中心达成合作,为解决“卡脖子”问题培养科技成果行业转化人才和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全国20余所职业院校代表、企业代表等共计100余人参会。

7.成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研究院,助力培养工业互联网应用型和技术技能人才

为助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对接高端制造业人才需求,2019年12月25日,学会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研究院正式成立,秘书处设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旨在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技术、产业经济、产业人才培养,倪光南院士、邬贺铨院士担任专家指导委员会顾问。研究院成立一年来,取得丰硕成果,协同共建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基地,推进工业大数据智能分析应用平台建设,研制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标准,立项广东省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工程中心,举办“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教师研修 中国行”活动,组织校企就业对接会,举办工业互联网APP专题赛等,有力服务国家数字基建战略,助力培养工业互联网应用型和技术技能人才。

8.成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BIM技术研究院,培养智能建筑技术技能人才

2020年1月,学会BIM技术研究院在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揭牌。BIM技术研究院紧密对接新兴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基于建筑行业前沿的BIM+云大物移智等信息化技术,在智慧工地建设、建筑施工智能化、BIM造价大数据以及BIM运维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创新研发。研究院成立后,新建建筑信息模型(BIM)实训基地,利用“无人机+BIM”技术服务雄安新区昝岗镇再生水厂工程,开展BIM幕墙下料系统创新研究。

9.成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微电子技术专业委员会,培养芯片“卡脖子”紧缺技术技能人才

创新驱动,方能破解科技转化的“卡脖子”难题!一直以来,人才短缺、人才技术技能储备不足是制约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首要难题。为了主动对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微电子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8月11日,学会微电子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办。黄维院士、郝跃院士、彭练矛院士、吴汉明院士、周玉梅副所长、严晓浪教授等担任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微电子技术专业委员会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带领全国400所院校,培训5000名教师,培养30万微电子技术领域国家紧缺人才,尤其是芯片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

10.成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绿色智慧校园工作委员会,布局职业院校标准化绿色化智能化建设

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建设绿色、智慧和面向未来的新型校园,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牵头筹备下,10月27日,学会成立了绿色智慧学校工作委员会。绿智委成立了以鲁昕会长、何镜堂院士、吴志强院士、庄惟敏院士、王建国院士、崔愷院士、马国馨院士、孟建民院士7位院士领衔,包括科研院所负责人、高校管理者、科技企业负责人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的23位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绿色智慧校园工作委员会旨在以绿色建筑和信息技术为驱动,以绿色智慧赋能新型学校规划建设,提升职业院校校园规划建设水平。

11.举办第二届新时代中国卓越匠心文化论坛,成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文化自信工作委员会,坚定职业教育文化自信

为进一步传承弘扬卓越匠心文化,坚定职业教育文化自信、类型自信,11月5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文化自信委员会正式成立。会议选举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担任文自委主任。11月6日,第二届新时代中国卓越匠心文化论坛开幕,论坛以“熔铸卓越匠心,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鲁昕会长在会上作了《中国职业教育致力践行卓越匠心文化》主旨报告。论坛议题紧扣四个突出:突出职业教育类型自信的时代价值、突出以卓越匠心构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文化根源、突出卓越匠心文化育人的现实路径、突出以卓越匠心滋养新时代创新高地的中国方案。第二届论坛在首届成果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推进了职业教育的文化传承、文化传播、文化建设,以更广阔的视野、更系统的视角推进职业教育文化建设,打造职业教育助力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12.成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院,推进中国高端材料革命

11月18日,学会与佛山市人民政府合作成立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院,鲁昕会长出席成立大会并作题为《先进科技:职业教育新担当》主旨报告。研究院旨在构建产教科城融合的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平台,推进材料革命,构建增材制造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解决我国“有原料,没有高端材料”、“会设计,不能精准制造”等问题。研究院由鲁昕会长和许国副市长担任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恩哥院士、卢秉恒院士、黄维院士、赵宇亮院士担任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起点、高水平定位,努力建设成为增材制造领域技术创新、转化应用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地。

13.成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新经济研究院,助力重庆市教育对接新经济发展人才需求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领域加速融合,在产业不断迈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下,为进一步促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职教融合发展,12月15日,学会批复成立新经济研究院,与重庆市教委合作成立新经济研究院+新经济论坛。新经济研究院采用“学会+产教科城融合”新模式,瞄准世界经济发展前沿,聚集新经济发展高端人才,建立可持续发展研究机制,积累科研学术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为企业转型提供业务咨询,实现川渝地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助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14.指导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中高本高质量一体化建设

在教育部党组部署,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统筹协调下,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暨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于2020年7月启动。鲁昕会长担任总顾问,学会牵头组织院士和专家,深度指导和参与本次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鲁昕会长多次参加并指导19大类专业论证会,研究部署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相关工作,提出了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的指导思想、实施路径、基本框架和具体专业设置,并在线参加12个研制组16场工作会议(含6场联席会议),累计发言指导工作时间超过50个小时。在顶层设计上,她给予各研制组宏观性指导;在具体工作上,为各研制组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和建议。学会还安排14名工作人员,联络20余位院士和专家,对12个研制组进行了21次针对性的指导。

15.举办第三届和第四届数字化说课活动,将新技术精准落在专业改造和课堂教学上

12月12—13日,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第三届说“专业群·专业·课程”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市召开;12月19—20日,以“智能化赋能现代高职教育”为主题的第四届说“专业群·专业·课程”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鲁昕会长出席会议并分别作题为《科技成果转化:职业教育使命担当》主旨报告,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在第三届说课活动上作题为《城市未来技术》的报告,会议邀请4位青年科学家作专题报告。两次说课共有来自全国百余所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代表650余人到场参会,线上听会近千人,邀请57位典型专业群、典型专业、典型课程教师分享建设成果与经验。直接推动20个专业群、34个专业、68门课程数字化转型。

16.合作共建新技术师资培训基地,全面提升教师数字化发展能力

2020年,学会推进建设8个新技术培训基地。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建前沿科技培训基地、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共建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培训基地、与华为共建5G应用产教科融合教师培训基地、依托学会微电子技术专业委员会建设微电子技术师资培训基地,以上基地均已开班。同时,学会依托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院建设了增材制造师资培训基地,与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合作建设了智慧城市培训基地。2020年,学会举办了7期新技术培训,参训人数500余人,覆盖全国13个省60余个职业院校的校长院长、二级学院院长、骨干教师。此外,学会会同同济大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教育部职成司首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

17.参与制定机器人标准,培养适应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学会会同中国电子学会、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联合发起并组织开展了“机器人专业能力测评”。该项测评着重考察应试人员在机器人工程领域针对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创新成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水平,旨在为我国培养从系统集成、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到运行管理的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并逐步形成机器人人才培养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体系,从而服务机器人产业人才发展,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助推我国高质量发展。

18.发布2020年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加快建设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新型智库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本着学术立会,建设新时代智库型学会的的初心,7月,学会组织开展2020年度课题申报工作。此次课题申报工作聚焦教育重大关切,针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明确的研究目标、主攻方向和研究范围。课题分为社会关注、教育关注、学校教师关注和国际比较四类。通知发布后,共收到2055份课题申报书。经过专家独立审读、专家小组会议、组长会议层层筛选,共选出立项课题212项。立项课题于12月8日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学会公众号公示,后续课题管理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19.承担工信部融合发展“新工科”人才实训服务平台项目,打造工业互联网新工科人才培育平台

为打造聚焦工业互联网的新工科人才培育平台,学会会同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北京索为云网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中标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2020年制造业“双创”和融合发展专项,并于12月正式立项。未来,三方将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新工科”、新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实训服务平台,推进融合发展“新工科” 、新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实训教学资源建设,开展相关培训、就业对接、基地建设等服务,并参与举办工业互联网App大赛。

20.成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智慧财经专业委员会,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培养数字化财经类技术技能人才

10月23-24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智慧财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国财经教育论坛·2020'峰会在京召开,开启了智慧财经教育新征程。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办原主任张通,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等出席会议。鲁昕会长在会上作《新经济 新技术 新财经》专题报告,提出新财经相关高职、普通本科、研究生专业共74个,指出学会智慧财经专委会的成立旨在适应新经济、新技术、新财经变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专业改造升级,并推进产教科深度融合,构建智慧财经教育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来自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院校的100多名书记校长,300多家院校、企业的800多名代表参会。

解艳华 张惠娟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责编:何淼、熊旭)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