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院长杜兰晓和15位高职扩招学生代表进行了一次“云座谈”。原本该校定于2月15日举行开学典礼,正式欢迎1221名“百万扩招”学生入学。虽说学生如今因疫情不能到校,但关于高职扩招学生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讨论,却未停止。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高职扩招百万这一政策。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高职扩招的任务完成情况:全国高职院校共计扩招116万人,并且首次专门将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纳入高职招生范围,招生52万人,接近扩招人数的一半。

在这50多万人中,大多数人将会“工学交替”,边工作边学习。那么问题来了,高职扩招院校将如何对这部分特殊的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价?又将如何破解“工学矛盾”?就这些问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对多所高职院校进行了采访。

线上线下混合授课,缓解“工学矛盾”

在上学期扩招刚结束时,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就已经开始忙着录制在线课程。

“扩招专业的每门课都要录,每位老师都会参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史庆滨告诉记者,针对在职工作的学生实行线上课程为主,面授课程选修的教学模式。其中,每个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都设置“线上课程”和“面授课程”两种教学形式,“对同一门核心技能课程,学生可以选择线上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到学校进行课堂学习”。

不仅如此,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还开发了一站式登录的手机端学习平台,将招收非住校生的14个专业所开设的全部课程及线上资源都接入这个一站式平台,学生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所有线上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这也是不少高职院校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并且针对不同课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各扩招专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均进行集中面授,公共基础课中的限定选修课主要通过线上云教学平台教学,公共基础课中的必修课以及专业课主要采取分散学习的教学模式,学院鼓励教师通过自建课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值得注意的是,线上课程也不能完全取代线下课程。“尤其是高职院校很多课程是以动手、实践为主的,面对面地讲授很有必要。”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主任陈月波说,为尽量不影响学员的工作,学员将线下的集中授课主要安排在周末、假期等,“因为时间比较短,课程就比较集中,一般要从早上到晚上”。

去年12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首次进行了高职扩招学生的线下集中授课。在走进班级前,陈月波本来以为社会学员自律性会差一些,会比较难管。但让他有些惊讶的是,两节课下来没有一个玩手机或睡觉的,“他们都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这点比一些全日制在校生要好很多”。

打通校内外教学资源,重在实践、实用

“因为我们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毕竟都已经工作了,再回到学校不是要来混日子的。”浙江省余杭市区委办公室职员梁肖帆原本已参加过成人自考,这次报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一方面想再提升下自己的学历,另一方面他想日后重回乡镇基层工作,可以借助电子商务为今后会涉及的三农工作做些铺垫。

“这些学生有个特点,他们的动手能力强,目标也很明确,对所学知识或技能也要求实用性更强。”陈月波以电子商务这一专业为例,“有的学生选择这个专业,就是为了自己能够去就业、创业,比如开个网店等”。

也因此,除了授课方式,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还根据学生的特点及不同的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把课程设置为六个能力模块,包括网店美工、网店运营、网店营销、信息技术素养、电商数据分析等,“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中四个学习,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让他们学到能够更好就业的一技之长”。

为了更好地贴合学生的技能提升或就业需求,浙江建设职业技术经济管理系党总支书记曹仪民和企业进行沟通、协作,计划引进企业行业专家共同教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期间所需开设的核心课程及学习目标,优选出与各类教学对象最紧密的材料,设计出更加贴合学生需求的校级精品课程。

曹仪民说,有的课程可请学校、企业的老师共同执教,同时对于部分企业大学的提供的内训课程,可根据其内容设置、功能定位、考核方式等部分予以学分认可;更常规的是,在组团报名的企业设学习中心,学校老师可送教上门。

在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这类高职扩招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教学计划外的企业实践和技能培训活动置换相应的专业课程,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学计划外的专业实践以及相关技能培训,并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自主学习。

在曹仪民看来,这其实是高职教育多元化发展、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校企合作活力彰显的表现。

“书证融通”能否行得通

今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实行多元评价,把实现高质量就业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指导高职院校积极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和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试点,为各类生源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提供便利。

据此,不少高职院校也开始探索“书证融通”的评价方法。目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就正在探索“以证代考”制度,即探索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互通衔接,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企业实践经历,经科学评估可记入本人学业学分,冲抵学时。

如此一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崔海辉认为,既能凸显了学生的技能专长,又鼓励了他们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拓展他们的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同时还能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

但眼下让不少高职院校困惑的是,对学习培训经历、职业技术技能、从业经历等如何进行科学评估?此外,如何对学生所考取的证书进行认定?企业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可度不高怎么办?

在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明生看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历证书是指学习者完成某一类型和某一层次教育的认证,具有结果性评价属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更加注重对某一项或多项技能的评价,具有过程性考核的属性。“书证融通”既要产教深度融合,又要校企分工协同,学校做好人才培养的“教练员”,企业要根据岗位需求制定技能标准并当好“考评员”,实现教考分离,更有利于对人才客观评价”。

在上学期,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已经进行了一学期的“书证融合”,一是推行模块化教学,实施了课程学分置换制度,获得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免修相关课程或部分课程模块;二是按照联合培养企业岗位需求,按类别分学期分等级组织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企业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职务职称晋升和工资薪酬评价的重要指标,实现用人单位对准员工学习任务完成质量的评价。

“推行‘书证融通’,学校不能自娱自乐,而是要与用人单位换位思考。如何提高企业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可度,提升证书含金量,显得尤为重要。” 刘明生认为,这需要让行业领军企业和行业协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按行业需求和企业岗位标准制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类别和标准,共同进行证书的认证和考核。

记者 孙庆玲

(责编:何淼、曹昆)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