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讲的东西没有用,企业的人早就跑了,不会坐在教室里浪费时间。”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陈玉欢直言。

据了解,该校2018年承担的职业培训总量达28.8万人次、74万人日。目前,学校拥有近5000名由校内培训师、企业内训师、签约培训师组成的培训师资库,线上线下培训课程超3000门。

从一所一度停止招生的中专学校,发展到年培训收入2.5亿元的高职院校,学校经历了什么?如此规模的职业培训,对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正业”意味着什么?前不久,教育部出台了《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这所学校的“非典型”发展之路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

想生存就必须紧紧抓住企业

“最初办培训就是为了让学校活下去。”陈玉欢的话将记忆带回上世纪末。当时,正值通信行业大发展时期。然而,作为行业所属的全国重点中专学校,在政企分开、邮电分营的冲击下,却陷入了停止招生、面临转型发展的窘境。

“从2000年开始,举办单位只给我们3年过渡期的办学经费,此后只能靠自己。”陈玉欢说。为了让学校生存发展下去,让全校教师有事干,当时的学校将目光转向了职业培训。

“通信业方兴未艾,而广东又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技术的发展催生企业和员工的大量培训需求,我们依托行业背景和专业优势,决定把培训这块蛋糕做大。”当时在学校事业发展部任职的陈玉欢被直接推向培训市场前沿,“过去我们也承担培训任务,但都是企业下计划,学校承办执行。现在得靠自己去开拓市场、吸引企业。”

为此,学校专门成立培训市场部,组建团队深入企业了解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培训课程。

“社会上的培训机构通常是一套内容用于所有客户,缺乏针对性,而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能给我们提供一种专业顾问式的培训服务,校企双方一起去制定培训的目标和方案,共同帮助员工达到企业的要求。”长期与学校合作的中国电信广东公司网络运维部副总经理张雄说,“比如我们现在主推的智慧家庭工程师培训项目,企业最初认为培训的重点是安装技能,经过和学校培训团队沟通,增加了营销技能课程。经过两年的培训,员工不仅懂得安装,而且学会营销。他们的收入是根据业务单来算的,单数往上增,员工收入就往上涨,整个队伍的活力就激发出来了,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最实在的效果。”

“企业非常务实,送员工来培训不是当作福利来享受几天,培训之后技能有没有掌握,回去一上岗马上就表现出来了。”该校业务总监蒋文莉告诉记者,学校建立了一套结果导向的培训质量保证体系,贯穿训前、训中、训后全过程。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业务迭代更新,企业的培训需求是非常旺盛的。”蒋文莉说。以深圳电信公司为例,学校常年为该企业提供培训管家式的一体化服务,深度嵌入企业,围绕企业业务发展动态,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年度培训计划制定、培训项目实施及评估等培训工作。近年来经历了3G、4G再到5G的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演变,以及智慧家庭生态圈建设等重要产业发展历程,学校以根植于行业、发展于企业的优势,先后实施了“数字化转型人才”“5G通信技术及行业应用”等大型培训。“可以说,行业、企业发展到哪里,我们的培训服务就做到哪里。”蒋文莉说。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立足通信运营商、面向社会,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职业培训服务的客户涵盖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以及政府、邮政、金融、电力、税务、烟草、教育等行业企业,长期合作客户达460多家。

从过去追着企业跑,到企业主动找学校,职业培训为学校架起了通往企业的桥。升格为高职后,虽然办学有了稳定的财政拨款,但该校并没有放弃培训这一阵地。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培训。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双驱双轨”的办学模式,即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为双轮驱动、政府管理与企业办学为双轨运作,形成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双反哺、双推动”的生态系统。

站稳教学和培训两个讲台

“你来扮演‘手机’,你来当‘基站’,还需要一个‘后台’谁来?”在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的课堂上,大学生玩起了“过家家”。任课教师韦皓仁说,游戏教学是移植了企业培训经验,通过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学校里,像韦皓仁这样兼具企业培训师和专业教师双重身份的教师占比达到93%。记者发现,承担学校培训授课最多的教师,往往也是学生评价最高的教师。

“要给企业在职人员讲课,就必须去了解行业和技术的前沿,去考虑培训的效果。被培训证实有效的内容和方法,自然就会用到学生身上。”韦皓仁说。

2014年起,该校开始推行“学培融合”教学改革,从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实践实训、教学评价六大方面,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融合。如在课程内容方面,将企业最新的技术、岗位技能、实践案例引入课堂,使课程内容最大限度地与企业实际和专业技能相融合。在教学方法方面,课堂上涌现出游戏教学、角色扮演、沙盘模拟、反转课堂、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评价方面,改变以往较为单一的考试评价,借鉴职业培训贯穿培训前、中、后的过程评价,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绩效层对学生整体表现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培训反哺教学,最根本的是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要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校教务处处长戴浩说,“过去,老师讲课放幻灯片、念讲义,多停留在灌输、应试、封闭式的单向输出,很少去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走上工作岗位时有什么用。但是,培训一定是以学员为中心,培训师如果不关注学员的诉求,学员学不到真实本领,那这个培训师是站不稳这个讲台的。我们的教师要能同时站稳教学和培训两个讲台。”

根据学生中心的理念,学校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源于企业岗位,应用于企业岗位。学历教育课程内容的开发和实施以企业岗位特点为基点,参照企业培训内容开发的流程及方法,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研发。教师通过参与企业培训实践,把培训中的有效教学方法应用到学历教育的“三教”改革,从而提升学习感知,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教学评价数据显示,教师将承担的培训项目与讲授的学历课程深度融通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均在90分以上,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获益、让教师成长。

从一次性培养走向终身伴随

“我已经记不得是第几次回到学校上课,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学校始终在伴随着我。”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友、中国电信广东公司传送中心总经理钟国新说。他在完成通信技术专业的学历教育学习后,先后以技术一线工程师、基层一线主管、高层管理人员的身份,回到母校参加各类培训。

在陈玉欢看来,随着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加速,职业教育一定是终身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一体设计,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相互促进,职业教育对企业来说才能发挥更大价值。在这样的思路下,学校的探索迈出了更大的步伐。

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开发学历教育和培训相互融通的课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吴延军负责的电源变换技术与应用专业做出了尝试。“5G时代来临,设备更加需要一个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环境,供电是其中特别重要的一块。发现这个需求后,我们首先召集企业专家进行研讨,确定方向目标后,再把企业一线岗位中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召集起来,开了3天闭门会议,把一线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萃取出来,这样就知道每一个岗位需要学习什么样的课程了。”据此,吴延军已带领教师们开发出4门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有培训和学历教育两个版本:培训主要集中在目前岗位需求,全日制学生课程的口径则更宽一些,同时全日制学生的课程又做成微课放在线上,供企业员工拓展学习。

2015年,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成立了全国首家现代学徒制教育学院,与中国电信10000号广东运营中心等企业开展校企协同育人。现代学徒制学院院长赵永锋告诉记者:“学校采取的一种方式是先招工后招生,面向企业在职员工,解决其业务能力不足、流动性大的问题;另一种方式是招工招生同步进行,面向中职毕业生,为其提供进修渠道和就业机会。”校企双方成为育人“双主体”,形成“立足为企业”“校企协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该校还利用自身培训优势,对从企业挑选出来带徒的师傅进行培训和认证,提高其教学能力,也增加其担任学校教师的荣誉感。

按照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规划,职业教育与培训应该贯穿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全过程,从学生中高衔接、高职、高本衔接到新员工、有经验员工、中层管理(技术)骨干、高层管理(技术)专家。“学校将以江门新校区建设启用为契机,坚持‘双驱双轨’的办学模式,做大做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进一步深化融合,打造职前职后终身教育平台,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服务,为‘中国制造2025’服务,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陈玉欢满怀信心地说。

(中国教育报记者 高靓

(责编:实习生(李沐霏)、何淼)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