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1/664a80e4caa5605jpg width=

上海开放大学闵行一分校师生在企业开展实训。(资料图片)

“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环境,为各类人群提供更加丰富、便捷、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满足市民多元学习需求是上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要破解继续教育发展难题。”年初,上海市教委主任陆靖在解读上海教育年度工作要点时说。

上海提出,到2020年要率先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对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和上海市教育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补齐“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高等教育学历者占比”“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每十万人口高等教育在学人数”等短板指标成为2019年上海市教委递交到教育部的“厅长突破项目”的重要工作。

“技能+学历”成为在岗人员学习新模式

与中科院院士一起站上“感动上海年度人物”的领奖台,来自安徽宿州的80后小伙儿胡振球感慨万千。12年前,他只身一人来到上海,骑着自行车整整找了21天的工作。从一名普通工人做起,而今他已经是“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共完成技术革新50多项,技术攻关10多项,取得各种专利14项。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参加“百万在岗员工学力提升项目”。

2016年,根据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的《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上海市教委会同市总工会联合启动“百万在岗人员学力提升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开放大学和高校继续教育作用,为全市在岗人员参加学力提升提供教育服务。

胡振球有幸成为首批闵行区“百万在岗员工学力提升项目”学员。他一边工作,一边坚持在上海开放大学闵行一分校学习,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研发的“清扫车边吸尘口自动避让装置”还在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金奖。今年7月,胡振球终于拿到了大学本科学历证书,他激动地说:“感谢学力提升行动计划成就了我的一个普通工匠梦,我要继续用学习成就自我,用学习创新技术,用学习贡献社会。”

按照计划,到2020年,上海将完成100万名在岗人员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培训,获得相应的高等学历教育学分,促进全市各级劳动模范获得者基本达到本科学历,显著提高本市高等学校在读大学生人数和拥有高等学历的人口比例。

3年来,上海积极推进百万在岗人员学力提升行动计划,光松江、闵行、嘉定3个区就有近2.8万人提升了学历,40余万人次参加各类技能素养培训。

“这样的成绩是前所未有的。”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农村教育专委会干事长曹天生长期从事成人教育领域的调查研究,他认为,学力提升行动计划给企业的一线员工带来福音,尤其为郊区新型农民、新型产业工人的培养注入了活力。

“现今,上海‘百万规模’已不是难题,因此学习资源建设更需要对标国际,全面提升在岗学习培训的质量,促使‘技能+学历’成为在岗人员学习新模式。”市教委主任陆靖告诉记者。

“中—高—本—研”开启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通道

00后高辰从小爱搭模型,中考结束后,他毅然报考了新试点的中本贯通专业——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合作的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而今,他走入大学之时,已经手握两项专利,离自己的“磨具大师梦”越来越近了。

2010年,上海开始试点中高职贯通,中职学生经过5年学习可获得高职学历证书和相关技能证书。2014年,上海首推“中本贯通”,学生经过3年中职学习和转段考核后升入4年本科学习,完成学业的学生可获取本科学历证书和技能证书。2017年,5年制“高本贯通”也进入试点。

以《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为基础,上海正在多渠道多形式打通“中职—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融通的“立交桥”,为职业教育学生创造更加多元的学历晋升通道,为更好地培养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全面支持。

贯通培养的通道逐步被打通,高辰大学毕业后,还可以继续选择报考工程技术大学的硕士点。

随着上海产业转型升级,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上移,越来越多中职生毕业后有继续深造的迫切愿望。贯通培养拓宽了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将成为未来上海职业教育的大方向。

截至目前,上海已建设中高职贯通试点专业191个,中本贯通专业58个。2019年两种贯通培养模式招生近万人,而且,热门中高职贯通专业的分数线可比肩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分数线。

“我们这批学生当时最高录取分583分,超过‘市重点线’。”转眼间,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与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中本贯通学前教育专业的首批40名学生就要步入大学学习了,校长陈金国对学生充满信心,“专业教学方案都是我们和大学一起设计的,专业英语课程的下移、音乐舞蹈美术手工等强化训练都为学生将来的专业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随着上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的铺设,越来越多初中毕业生找到了自身兴趣与职业选择的结合点,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将职业教育列入了可选项。

“大学里如鱼得水的学习生活让我更加坚定了当初的选择。”3年前,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学生马旭峰以590分的成绩考取了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中本贯通机械工程专业,当工程师的父亲毅然支持了孩子的选择。如今,马旭峰不仅通过转段考核顺利升入本科深造,还考取了数控铣床中级证书、普通车工初级证书、3D打印高级证书和大学计算机证书等一系列专业技能证书。

“中本贯通是一个突破口,它能培养出既懂技术又会操作且富于创造的技能型人才。”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校长王立刚说。

“学分银行”通存通兑终身学习成果

在学校修读课程拿学分,在工作后凭一技之长拿证书,在社区学堂、老年大学学习提升文化艺术修养……在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这些先前的学历和非学历的学习成果经过认定,可在不同教育系统中进行转换。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上海先行先试,率先建设并运行国内首家省市级学分银行。6年多来,已为376万名学习者建立了个人学习档案,为8.4万余人进行了学分转换。

在学分银行,最受学习者欢迎的是“双证融通”。“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员资格考试”……数百项职业培训证书可以在相应的高校学历教育课程中免学分,各社区学院的“工匠研修班”“育婴培训班”、老年大学的“乐器演奏”“文学欣赏”课等也都可以拿到学分储存在学分银行。

更有不少学校实行“直通车式双证融通”,学生完成学业,既可以获得学历证书,还可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学生通过“双证融通”课程考核后,在毕业时可取得维修电工职业资格四级证书。对学校而言,此举带来的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在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学校重构了课程体系,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融入课程考核,从真正意义上将学历教育要求和职业资格鉴定要求相融通。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在“双证融通”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实施了“跨企业培训与技术交流”课程,由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技师共同实施,将零件测绘、图纸绘制、零件编程到数控加工及检测等各个环节引入教学中,将专业教学与岗位真实情境有机融合。

作为上海市教育综改项目之一,“双证融通”改革不仅为学生学历提升带来了便利,更促使学校课程全面深入改革,有力促进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推进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紧密对接。

打开“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网站,记者发现,参加“学分认可型双证融通”的院校不仅有中职、高职学校,还有同济大学等全日制本科院校。“双证融通”已经从中职延伸至高职、大学本科,“学分银行”也正在向各类人群的终身教育学习延伸。

“我们正在探索企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工作,在线学习平台的学习成果认证也在研究中,接下来,优秀的企业教育培训项目通过评审也可以进入学分银行。同时,与苏浙皖联合建设的长三角学分银行也正在筹备之中,目标是通过跨地区服务平台,实现学分银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服务长三角地区终身学习区域联动机制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负责人介绍。

随着上海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已经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白领走进社区学堂、老年人走进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网络也成了人们终身学习的新天地……多元的社会学习场所让老年人、青少年、白领、一线职工及外来务工人员、残障人士都能得到便捷的学习机会。“教育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在补齐短板指标的过程中,上海更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都能更便捷地学习,更快乐地学习。”陆靖说。

(仲立新 记者 任朝霞)

(责编:实习生(黄钰澜)、岳弘彬)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