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秉持“绿色校园、生态校园、文化校园、特色校园”的建设理念,将其有机融入到校园建设、节能减排、环境育人等方方面面,在提高校园的环境品位和质量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健康生活理念的传递、社会责任的培养以及人文理念的塑造,真正起到润物无声、润人无形的良好效果。

  ------------------------

  利用好良好的自然生态禀赋

  占地近千亩的校园位于宜兴城南,属于低矮丘陵山区,最大高差仅30余米。学校在建设的布局规划上是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过程中,本着尽量少干预环境的原则,最大限度保留了原生态山坡绿地,通过调整设定相邻建筑地坪标高、增设半地下层和错层等方式,最大程度减少了施工土方开挖,造就了道路蜿蜒起伏又通行便利、建筑错落分布又合理有序、生态空间垂直分布的校园环境,为花园式校园的完善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5年启动的二期校区建设,学校继续秉持了对生态环境少干预的建设理念,不仅结合自然地形的沟坎塘坝,将其提升改造成水系景观,按照海绵城市理念,汇集收纳了上游及周边山林、建筑、道路的雨水。还在规划连接两个校区的两条道路时,把其中一条穿越山林的道路确定为底部架空的步行木栈道,以利山林野生小动物的迁徙活动。如今的校园,绿化覆盖面积超过60%,良好的生态禀赋更加彰显。

  让人没想到的是,基建时留置的野生桑树、乌桕、香樟等乔木,现在都成了路边很好的绿化景观。漫山的毛竹随风舞动,令人心旷神怡,成了校园绿化的最大特色。

  学校后勤绿化部门见缝植绿、优化配置、用心呵护,校园鸟语花香,花开不断,生态和谐,优美的环境让师生引以为傲,也感染了大家的参与热情,校园网上美图满满,在校学生主动义务植树,校友返校以认捐纪念树的形式传承忆念。

  落实好节能减排各项措施

  大学校园是人员高度集中的地方,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人均能耗还在不断增长。如何将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落到实处,高校无论是作为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场所,还是培养人的职责所系,都应当以自己的行动自觉与之呼应。

  近年来,学校通过对校园建筑、设施、主要用能用水设备安装分类和分项能耗、水耗计量装置,采用远程传输等手段及时采集数据,实现校园能耗、水耗在线和动态分析功能的监测。经由这个系统,不仅地下管网的跑冒滴漏能够被及时发现,还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制定定额管理和考核的指标依据,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效率。

  学校对学生浴室进行改造,经过调研论证,学校对热式热水器进行淋浴废水余热回收利用改造,使余热回收率达到50%,冬季可将进水温度提升20度,夏季也能提升10度以上。同时配置红外线,可随时暂停出水的标准流量计时装置,改变了过去热水浪费明显的粗放管理方式。

  另外,学校规划建设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155kw太阳能电站,不仅仅是利用了闲置屋面,取得经济效益。同时配套建设了一间光伏发电展示室,将光伏发电的相关设备、发电原理、发电实时数据等集中陈列展示,成为学生科普宣传的基地。

  水资源的利用同样被放到重要位置,雨水被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进行渗透、迟滞、分流、积蓄和外溢,成为绿化水和景观水的主要来源,实现中水利用。

  得益于此,二期校区约5万平米建筑被江苏省住建厅评定为二星绿色建筑设计标识。

  营造好“以人为本”特色人文环境

  近年来,学校在充分挖掘和利用良好校园自然生态的同时,更加重视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坚持在运行管理和教育推广上,践行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努力营造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和谐校园,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以陶文化为特色的校园人文环境。

  学校缘陶而生、应陶而兴。陶文化主题雕塑作为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被呈现在校园醒目区域。在山林一隅,还有古龙窑陈列,在路旁的山坡上,各种陶元素符号也会与你不期而遇。

  在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里,大大小小、千姿百态的陶艺作品放在合适的位置与师生对话。学校开展的校园道路命名征集活动,校训被巧妙地嵌入路名,已故的优秀园丁代表也被大家铭记,以他命名的路牌在他创办的院系前静静矗立……

  此前,往来两个校区需翻越丘陵山体,路宽5米的道路人车混行,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为此,学校增加建设了一条机动车道,让车走远路、人走近道,充分彰显以人为本理念。

  随着龙窑区观光厅、山顶避雨休息廊道、人工湖休闲平台等一批户外休闲设施的完成,开放的交互空间和场所,给师生学习生活和文化传承发挥积极作用。另外,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成绩显著。安防监控、学生宿舍门禁管理、无纸化办公、便捷支付等既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管理的安全性和效率。

  这些都是学校念好绿色校园“节能经”,耕好环境育人“责任田”的生动实践,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说,绿色生态型校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巨大的隐性育人功能,学校努力将建设美丽校园、节约型校园与环境育人相结合,把环境育人和培养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相融合,让学生们在美丽校园中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责编:何淼、熊旭)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