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深圳很多半导体相关企业正面临芯片的生死大考。“去年是疫情,今年是芯片,感觉这两年企业都在过关。”7月中旬,深圳市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屹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芯片短缺不只是光...
今年,深圳很多半导体相关企业正面临芯片的生死大考。“去年是疫情,今年是芯片,感觉这两年企业都在过关。”7月中旬,深圳市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屹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芯片短缺不只是光峰科技的困境,高盛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多达169个行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的打击,包括钢铁生产、混凝土生产、空调制造、啤酒酿造、肥皂生产等众多行业。
其实,芯片产业不仅缺“芯”还缺“人”。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人才严重短缺,不仅缺少领军人才,也缺少复合型创新人才。按照当前产业发展态势及对应人均产值推算,到2022年前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4.45万人,而到2019年年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现有人才存量仅为51.2万人,人才缺口23.25万人。
记者在调研采访中了解到,芯片人才缺口,主要是缺芯片验证、芯片实现、芯片制造、芯片封测等技术技能人才。可以预计,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院校的微电子技术、IC(集成电路)技术专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据悉,仅2020年,全国已有15所高职院校新设立了IC(集成电路)技术专业。2019年11月21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湖北省芯产业职业教育联盟,并在酝酿扩为全国性的芯片产业职业教育联盟。
“丽湖一号”揭开神秘面纱
2021年3月27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集成电路学院正式揭牌。同一天,深职院自主设计、研发的芯片——“丽湖一号”嵌入式双核微处理器及相关开发案例也进行了详尽的展示。
刚过去的毕业季,这个刚成立的集成电路学院就在开了一个学期的专业课后,交出了七八名学生进入到SOC(系统级芯片)领域从事设计工作的成绩单。
据业内人士称,能完成系统级芯片设计的整个过程,几乎就是整个集成电路领域这个皇冠上的明珠,从设计难度到各项要求来说都是最高的一个技术领域。
看上去,深职院只是迈出了不起眼的一小步,但是对于今天的中国芯片人才培养来说,却是真正的一大步。为什么这么说?这还要从深职院筹建集成电路学院和发布自主研发芯片“丽湖一号”说起。
深职院集成电路学院的建设基础由来已久。早在2001年,该校就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微电子团队为基础,设立了微电子技术方向。2003年独立设立微电子技术专业,2014年微电子技术专业并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设立集成电路方向,2021年独立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在目前的国内高职院校中,应该是少有设立一级学科集成电路学院的。”深职院集成电路学院院长余菲告诉记者,“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是面向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重点服务深圳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培养掌握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测试封装等知识技能的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实际上,具有原创意义的集成电路设计教学的新模式——“丽湖一号”,早在2020年深圳高交会时就已经首次向社会发布。这款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学校师生和企业工程师合作联合开发的嵌入式移动微处理器,可以用来展开校企协作模块化教学,运行至今已经探索出7个步骤的芯片设计教学过程。
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余菲透露了这款芯片的大量“内幕”。原来,这是一款根据行业应用的实际需求,针对嵌入式应用领域,可用于语音识别、微型机械控制计算、消费类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物联网终端等的微处理器。它采用中芯国际0.18um工艺技术及32位的双核架构,并使用144脚QFP封装形式,在天水的华天科技完成封装测试。
余菲还介绍了芯片验证、芯片实现、芯片制造、芯片封测等各个芯片教学步骤的具体情况。“如果把目前国内的芯片设计公司做出产品的技术水平进行排序,‘丽湖一号’的设计水平应该处于前10名。”余菲自豪地说。
校企合作才能结硕果
余菲介绍,“丽湖一号”是深圳职院进行校企协作模块化教学的经典案例,把行业较为先进的嵌入式处理器涉及技术进行了教学转化,学校得以利用“丽湖一号”来对学生进行集成电路设计的教学工作,同时可以教学生开发集成电路的应用。
目前,深职院集成电路学院的很多同学已经基于“丽湖一号”成功开发了多个项目。比如旋转倒立摆、OLED语音装置、串口通信专职、模拟交通灯系统、大屏幕显示装置、温度采集器、超声波测距仪等项目。
依靠专业优势创业成功的也不乏其人。2012级深职院电信专业毕业生黄晶晶,毕业后在招商证券工作半年后,毅然创办了深圳市铁幕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为LED显示行业先锋,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国家5A级实验室。目前公司业务已经覆盖70多个地区和国家。
而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多家企业共建的“芯火”产业学院,教学团队参与企业技术攻关项目、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教学团队转换技术攻关项目为案例教学资源,并进行教学实践。同时围绕学生岗位技能培养,组建模块化教学团队,由20名专任教师和26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团队,2018年获评广东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丘聪表示,教学团队的水平关乎专业的教学质量,在IC产业快速发展和技能人才缺乏的背景下,教学团队的组建应当从产业不同方向的岗位人才需求出发,组建模块化的岗位技能教学团队。
在产业学院的支持下,团队参与企业技术攻关项目,建设项目化教学资源,建设专业实训室、技术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促进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双创”教学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近年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技术专业获得教育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4项、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24项。
芯片人才培养之痛
作为国民经济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和国民经济战略性保障性行业,集成电路产业正在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而人才的短缺,正在成为全行业的痛点。
丘聪告诉记者,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但是,当前大部分专任教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虽然理论基础好,但缺乏实际工程项目经验,特别是芯片设计流片、工艺制备和封测经验。少部分师资从行业招聘,又受制于薪酬待遇,难以吸引高水平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另一方面,集成电路产业链由IC设计、IC制造、IC封测和IC应用等四个部分组成,各个部分均有不同种类的技术岗位,其岗位技能需求、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均不同,专任教师不可能成为精通上述所有部分的专家。IC技术迭代周期短,专任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技术水平,才能紧跟IC行业主流技术教授好岗位技能。但实际情况是,由于缺少新技术的学习条件,专任教师的项目研发经验少,项目案例转化为教学案例能力弱,导致团队技能教学水平滞后于业界主流技术水平。
就在几天前,余菲接到了一个出版社的邀请,希望他能出一本集成电路方面的教学教材。余菲回答说,“我现在当然可以写出这本教材,但是学生学完以后,企业真的需要吗?企业面试学生的时候,只会问一件事,你做过啥芯片?”实际上,对于中国的芯片教学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学生任何芯片都没做过。
“目前中国的芯片教学,缺的就是真实的案例”,因为真实的案例,企业不可能随便拿出来让学生随便看、随便用,这是不可能的。
深职院推出的这款“丽湖一号”教学芯片,就是力图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局面——市场上从事芯片相关工作的人才本来就缺乏,而高校又没有资源,没办法培养出急需的人才,同时企业出于成本等原因的考虑,人才培养投入又比较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余菲表示,“‘丽湖一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呈现出来后,又自己开发了若干的应用,让它能够跑起来,再做出一系列芯片以后,就能够成为学生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一个真实案例”。
“我们的学生非常抢手。”余菲告诉记者,“几乎天天都有企业和用人单位来找我,希望能解决目前企业的人才困境,一张口就是年薪30万元,只要是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就行”。(记者 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