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职院校学生学习园艺知识。光明图片  安徽淮南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光明图片  虽刚开学不久,但对于孩子即将面临中考的家庭,似乎并不轻松。  看着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儿子,卢兴的担心一点点聚集。“现...

原标题:就读职业学校,是将就还是成就

 src=

  中职院校学生学习园艺知识。光明图片

 src=

  安徽淮南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光明图片

  虽刚开学不久,但对于孩子即将面临中考的家庭,似乎并不轻松。

  看着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儿子,卢兴的担心一点点聚集。“现在普职比1:1,如果不努力,孩子连高中都上不了,只能去职业学校,未来会在哪里?”

  卢兴也是慢慢才了解,上高中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现在国家的政策是“坚持普职比例大体相当,适度扩大中职招生规模”,“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增量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中考,人生路上一个分水岭:一部分人上高中,继续普通教育之路;另一部分人会走上职业教育之路——

  选择——或“备胎”或被动

  教师:中职招生层次多元,招到了过去不太容易能招到的学生

  面对普职比大体1:1的比例,一些家长如卢兴一样,流露出焦虑和恐慌:那里都是被“分流”过的人,到中职还有前途吗?

  在记者做的有千余人参加的网上调查中发现,87%的网友会在中职与高中之间选择就读高中。在不少人的认知中,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就如同降级,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或者作为“备胎”。实在不行,只有将就了。

  “相较而言,德国学生读职校是自愿选择,我们的学生是被动的不情愿的分流。德国一线产业工人待遇较高,读职校有一定吸引力,我们的相对较低。德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好,双元制办学有制度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高,我们的明显低于同层次的普通教育学校。”湖南省教科院研究员欧阳河直言。

  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石伟平的记忆中,在国外常常会看到类似职业启蒙的教育,通过多样化的课程和项目为学生提供生涯指导与咨询,提供基于自由选择的个性化职业教育方案。“因此,对学生来说,选择自己喜欢的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不是有种被‘淘汰’的感觉,如同一个失败者。”

  已工作3年的北京男孩张云轶回想自己走进职业学校时,还有着不小的遗憾和失落,知道自己这第一学历被定位在中专这个层级了。“成绩是硬伤,理想高中录取分数线对于我来说比较困难。之所以选择职业教育,实属无奈被动的选择,总不能没学上呀!”

  招生状况在改变。“贯通式培养项目的政策启动,带动了学校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王云浩是北京一所中职学校的教师,他告诉记者:“这几年,我们招到了过去我们不太容易招到的学生——进入贯通式培养项目里的学生分数有相应的要求,因此,学生就会呈现两个极端,有的学生会非常地好,有的还需要努力提升。”

  现在,进入职业学校的学子有了更多的选择。王云浩表示,中职招生层次较为多元:一种是贯通式教育,即“3+2+2”中高本衔接,3年中职后转段升入本科院校,涉及高技术技能人才、高级外语人才、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师资等培养项目;一种是主流的“3+2”中高职衔接,毕业后可以拿到大专文凭;还有就是传统的3年制,以就业为导向。

  在未来职场中能力远比学历重要得多。这是张云轶在北京市商业学校学习时老师告诉他的,也是他在求职中用实力证明的。但现实中,人们对目前整个社会对中职办学水平和发展状况还普遍存在不了解或误解。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刘炜杰深深感到,进入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一方面,人民群众有“继续扩大普高办学规模”的呼声;另一方面,取消或者减少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发展高职教育”的声音也不时回响。

  “在家长期待孩子通过普通高中和高考获得更好发展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那些在普通高中和高考中失去‘光’和‘神’的眼睛。”刘炜杰表示,多元智能告诉我们,人的能力有言语、逻辑、视觉、身体、节奏、交流、自知等多方面的智能。如何为不同智能的学生提供更合适的发展机会和支持,使他们茁壮成长?显然,仅仅依靠普通高中不足以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必然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或深造或就业

  专家:所学即所爱,不再是只有上高中读本科才有发展前途

  如果让一部分在职业教育体系的学生重回到普通教育体系会怎样?

  “他们很可能将是排在后面的那一部分。”石伟平认为,教育需要因材施教。

  “职业教育发展好了,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并有效分流高考升学的压力,避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为深化教育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石伟平欣喜地看到,周围的人正在慢慢接受职业教育。“我熟识的一位名教授其孙子就在职业学校学习珠宝设计,孩子学习还可以,但非常喜欢这个专业,就选择去了职业学校。所学即是所爱,现在还没毕业,就有不少单位联系他。”石伟平表示,对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在职业学校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契机,可能是更理性的选择。

  “进入学校,我才发现职业教育别有洞天,为我打开了另一片天地。这里不再是以语、数、英的成绩作为评价‘好学生’的标准,我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课外活动不再是不务正业,这一切让我重拾自信。”并非标准“好学生”的张云轶在这里实现了翻转。

  两相比较,张云轶深有感触。“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方式完全不同,一个是着重培养文化知识,一个是着重培养技术技能。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类型,无所谓孰优孰劣,都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专业研究十分重要,但是没有人去实施,一切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我们学校有一部分学生的中考分数是可以升普高的,但他们选择了读我们学校,选择了读自己热爱的专业。同时,他们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计划三年后考高职继续深造。”广东中山沙溪理工学校副校长卢永辉告诉记者,目前,与普通教育并行并列的“中职—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在建立,以此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从小就喜欢拆拆装装,成绩还不错的张奕康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在初中毕业之后选择了“3+2”中高职衔接进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在这里,他遇到与他有类似经历的同学,但印象更深刻的是有学长参加国内外比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哪个环境都不缺乏优秀的人,只是取决你努不努力。”张奕康说。

  对张奕康而言,中职与初中的学习,不同之处是减少了地理、历史、化学和生物课,迎来的是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和其他专业知识,有了更多的实操,学习了怎么去搭建电路,怎么去绘制电路板,怎么去使用控制自动化设备。

  像学长一样,张奕康也参加了许多比赛,一步步从广东省的比赛到全国的比赛,并获得全国比赛的一等奖。“比赛时见到了许多优秀的参赛选手,技术永远在进步,获得了一两次奖项还不够,还得在接下来的时间继续提升自己。”入职后的张奕康很清楚自己日后的发展,“就是继续提升自己,能够接触到更深层次的专业领域。这也是我现在工作所做的事,设备制造与研发,为公司提高效益。”

  “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地位的确立,意味着在政策制定上为职业教育开启‘绿灯’。”卢永辉进一步解释:“一部分初中毕业后去读中职,并不是所谓的‘分流’,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兴趣爱好做出的慎重选择。过去参照普通教育的发展模式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不再是只有上普通高中、读本科才有发展前途。”

  职场——或提升或窘境

  专家:扩容技能人才,成功需要“扬长”

  以“个性”“潮流”“社交”为特征的“00后”甚至“05后”等新生代逐渐成为职业学校学生的主体。刘炜杰发觉,在中等职业学校一个班有100-200分的差值极为正常。“问题是普通高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业、兴趣和潜质进行院校、专业及其方向的不同选择,而这里如同一条标准化的‘流水线’,将千差万别的学生‘批量制造’成同一‘型号’的技能型人才。”

  尽管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2020年8月发布《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满意度测评报告》显示:现代中职育人体系尚未形成,中职教育质量、有效供给能力还不能较好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雇主调查显示:企业一方面认为中职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不比其他来源的员工差,但是另一方面给予中职毕业生的实际工资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职毕业生月薪超过5000元的用人单位只占约10%。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制造正在成为“中国智造”,更多的中国企业正在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这不仅要求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进行转型,同时要求其培养目标的内涵提档升级。就作为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来看,其办学目的是服务经济发展以及人的就业谋生;作为教育的普通性来看,其办学目的更重于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职业教育就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而成功正是通过‘扬长’来实现的。”石伟平表示。

  认可的,是在职业教育中重新发现了自己。

  通过英文和专业考核,能够在18岁中专毕业后就成为一名外企工作人员,让张云轶信心倍增,在本科、硕士、博士遍地的公司里并没有感觉到因为学历而存在的偏见。“首先是所学专业的稀缺,其次是在眼视光与配镜专业学习中养成的‘精心、细心、仁心’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使我获得了同龄人难得的就业实践机会。”

  “做到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更高的都有。尤其疫情期间,有些学生自己创业,分工协作,在网上做服装销售,收益都还不错。”卢永辉经常会听老师们谈到学生们的发展情况。广东是经济发展的前沿,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当地服装产业发展结合,选择职业教育学生们的出路并不差。

  如何扬长?在刘炜杰看来,一是从学校自身来看,要推进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具用户体验的教育产品,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比如,为有就业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岗位课程,为有创业需求的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为有升学需求的学生提供可能的发展路径,为有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二是要立足地方产业的实际需求开发专业及课程,尤其是联合地方企业建设产学研一体化课程,让学校的课程产品开发与企业的真实产品(或服务)生产融合。

  “如果能够做到这样,一种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培养模式自然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将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平台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人们也不会再重复普通教育的道路以升学为导向追逐学历,而到那时,人们对职业学校的质疑自然烟消云散了。”刘炜杰畅想。

  而让石伟平念念不忘的是期待恢复“八级技工制度”。在老一辈人心中,“八级工”是技艺精湛、掌握绝活的象征,他们广受人尊敬,同时也有令人羡慕的收入。“有了这样一种制度,职业教育自然会有吸引力,自然会体现‘行行出状元’自然会有‘工匠精神’。当下,我们要完善技能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扩容技能人才,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石。”石伟平表示。(本报记者 靳晓燕 严圣禾,文中部分采访者为化名)

(责编:温璐、熊旭)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