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部启动了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经过两年多的研制工作,于2019年10月正式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等10门公共基础课程标准陆续发布。这距2009年教育部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已有10年之久,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并不是简单的概念变化,其蕴含的核心理念,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理解其内涵及意义...
2017年教育部启动了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经过两年多的研制工作,于2019年10月正式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等10门公共基础课程标准陆续发布。这距2009年教育部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已有10年之久,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并不是简单的概念变化,其蕴含的核心理念,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理解其内涵及意义是新课程标准落地实施的关键所在。
教育观:从学科本位走向学生发展
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及要求来看,公共基础课程占整个课程体系课时总量的三分之一,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载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功能。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是2009年教学大纲的升级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沿用着苏联的教育学概念——教学大纲(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主要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而课程标准则强调“课程是学习者赋有的学习经验的总体”,是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视野,落实到具体课程内容及其学习标准的完整体系,主要包括:课程性质与任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6个部分。如果说教学大纲是从教师“教”的视角,对教师教学内容和要求做出规范化的规定,那么课程标准则从学生“学”的视角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课程学习与未来发展,对学生如何掌握课程内容及学习过程做出了详细描述,并规定与之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成长型的评价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学科素养,更加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技兼修的高素质一线劳动者。新课程标准的三个模块,即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既有机衔接义务教育,兼顾高中相应课程标准,又面向未来职业需求,保障中职学生就业必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为学生升学和发展奠定扎实人文基础和综合素养。
课程观:从学科思维迈向系统思维
尽管10门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分批陆续推出,但可以明显看到,其最具颠覆性的变化是,公共基础课程的整体性规划与设计。新课程标准强调各门课程之间的课程理解,倡导走出单一的学科知识体系,在关注本学科知识与素养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科与学科、学科与专业、学科与职业、学科与生活等之间的融合关系,具有鲜明的大课程观,突出课程的跨界性和融合性特征。
在大课程观的指引下,公共基础课程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学科课程体系,以学科素养为主轴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让核心素养在各科课程中有了落脚点。各学科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支持,同时注入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教育内容,实现公共基础课程“课程思政”的价值功能,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不仅如此,新课程标准在其学科内部的课程结构也更加突出课程设计的系统思维。以语文学科为例,3个模块15个专题,将工具性的知识、方法与人文性的思维、审美统一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中。从纵向看,15个专题的教学,规划了中职生三年的语文学习成长路线,以语言理解与运用为主线,统筹各专题的类型、内容、知识和方法,在语言的输入、内化与输出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形成文学的审美发现与鉴赏能力,并进阶到文化的传承与参与,最终达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成长。而且,从每个教学专题看,都是以语文学科“大概念”组为核心,统整并设计单元内容。比如“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专题,就是以“多角度思考与阐发”为核心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学科课程体系。
质量观:从规范教学转向提升质量
公共基础课程标准作为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等构成了职业教育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是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发展,把中职学生的学业质量标准均划分为两级水平,水平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达到的合格要求,水平二是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达到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要求,即明确了毕业标准和升学标准,为学生的就业、升学及其生涯发展提供必要的质量保障,不仅夯实了人文素养的“垫脚石”,也是面向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转化器”,更是通向学历层次提升的“登天梯”。
同时,公共基础课程标准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质量监测与研究、教学诊断与改进提供了标准,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施和检测提供了依据,引领和深化职业教育的“三教”改革,着力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和成长型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洪彬彬 梁甘冷,单位分别为杭州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室,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
原标题:从教学大纲迈向课程标准后职教如何变化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camelboy#163.com联系,会在24小时内删除。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