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办法》的出台,弥补了职业院校教材没有专门管理办法的空缺,有助于推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与规范化,将为职业院校教材建设开创新局面。

  教材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载体,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相较于中小学,职业院校教材具有独特的特征:一是种类繁多,截至2017年,职业院校教材总数达35000余种,其中仅国家规划教材就达18169种。二是职业性强,紧密对接职业、岗位需求。三是时效性强,需要随着市场变化不断更新内容与形式。这些都对职业院校的教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9年12月,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综观《管理办法》,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优化职业院校教材的管理体制,健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组织体系。《管理办法》明确了“一级统筹,分级管理”的管理机制,对国家教材委员会、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行业、学校和企业在教材规划、编写、审核、出版、发行、选用、使用、评价、监督等方面的具体职责进行了规定。

  二是突出职业院校教材的职业特色,落实职业教育类型教育任务。当前,职业教育教材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教材职业特征不突出,影响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办法》要求,“公共基础课程教材要体现学科特点,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专业课程教材要充分反映产业发展最新进展,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及时吸收比较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并要求专业课程教材“强调实践性”“注重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为载体组织教学单元”。

  三是明确编审用程序,突出校企合作、多元参与的职业教育特色。《管理办法》明确了规划、编写、审核、选用等具体程序,全流程体现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需要跨界人员参与合作的特色。例如,在规划环节,《管理办法》规定,国家教材建设规划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联合有关部门、行业组织、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机构等完成;在编写环节,要求“教材编写团队应具有合理的人员结构,包含相关学科专业领域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对教材编写团队、人员、主编的政治立场、专业技术职务、教学能力、教科研或企业工作经验、师德师风、时间精力等做出要求,从源头上保障职业院校教材编写质量;在审核环节,对审核人员的资质提出了相应要求,进一步保障职业院校教材编写质量。

  四是应对职业院校教材时效性强的特征,规定教材修订期限。职业院校教材需要紧密对接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和职业岗位调整加剧的需要,与时俱进缩短修订周期。“职教20条”提出“每3年修订一次教材,其中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管理办法》提出了“职业院校教材投入使用后,应根据经济社会和产业升级新动态及时进行修订,一般按学制周期修订”,既是对“职教20条”的呼应,也是职业院校教材发展的现实需求。

  五是解决职业院校教材编审与管理工作的激励问题,提升积极性。以往各校对教材编写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有的学校非常重视教材编写工作,但也出现了“短平快教材”“职称教材”“繁难偏旧教材”等现象;而有的学校不重视教材编写工作,不将教材纳入工作量及职称评审条件,影响了教师参与积极性。《管理办法》从把教材编审任务纳入国家与省部级相关科研课题、评优评先、职称评定、职务(岗位)晋升倾斜条件、工作量计算、落实国家和省级教材奖励制度等方面,提升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规定,“将教材工作纳入地方教育督导评估重要内容,纳入职业院校评估、项目遴选、重点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等考核指标体系”,从而提升职业院校的积极性与责任心。

  六是对违法、违规、违纪等行为追究责任,推进依法治教。《管理办法》对违法、违规、违纪的相关行为进行了列举,对相关单位和人员实行负面清单制度,视情节严重程度和所造成的影响,依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这将有助于堵塞相关漏洞,提升教材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责任心。

  《管理办法》的出台,弥补了职业院校教材没有专门管理办法的空缺,有助于推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与规范化,将为职业院校教材建设开创新局面。但是,《管理办法》要在职业院校教材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其他配套措施,如职业教育专业标准建设及职业资格框架建设等,才能解决不同层次职业院校教材建设重复、脱节等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