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够,出现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产业界又聘不到合适人才的矛盾。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农业稳定增长、农村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大批的农民迁入城镇,现代服务业吸纳了大批的劳动力,在三产的占比逐年提高。在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新的生产工具走向生产线,经济增长遇到了瓶颈:如何创新实现走高端?如何提效减排放?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高就业率?

  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够,出现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产业界又聘不到合适人才的矛盾。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核心问题是学生就业的观念不适应现实社会、教育的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企业的薪酬制度向一线职工的倾斜不够。我国对“干部”、“工人”和“农民”建立了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教育体系也是分门别类,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分,而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投入不足、体系不全,各方面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够、宣传也不到位,学生该不该走职业教育这条路?孩子自己缺少主意、家长也不知道该怎么帮孩子。

  与此同时,我国专门制定了《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新版把职业分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共1481个职业。但是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新的职业和就职模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大数据分析、空间规划、智慧仓储、柔性加工、增材制造、机器人操控与维护、动漫设计、营养健康指导等新职业急需人才,而我们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普通教育可能都还没有做好计划的调整,更缺少实习训练的条件保障。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不仅建立了成套的教育类法律法规,而且建立了全面的行政管理和政策协调体系。去年9月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发展我国独特的教育事业、培养造就高质量人才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2002年发布,提出了24条措施。今年1月24日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20条具体的意见,这些改革措施亟待落地。

  为此,我提五点建议:

  一是完善教育类法律体系,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定地位和管理体系。建议研究出台《高等职业教育法》,或者修订《高等教育法》,完善职业教育的定位、职责和评价。

  二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建立更好的实训环境。鼓励职业院校开展新平台建设、企业合作以及创新力度,让学生得到最新的科技知识和新技能。中央财政要积极动员更大的投入力度。

  三是适应老龄化社会的特点,支持开设再就业职业教育。很多退休的老同志希望获取新的一技之长,参与互助或再就业,国家应该开展试点工作。

  四是开展职业教育督办评估,对职业教育的管理、举办、课程和企业进行评价。督促列入转为职业教育的高等学校的转型。

  五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吸引更多青少年选择职业教育,树立职业自豪感,成名成家。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