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职业教育在乡土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是重要阵地,也是重要任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职业教育在乡土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是重要阵地,也是重要任务。因此,农业高职院校必须大力推进内涵建设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不断完善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创新以新生力量为主体的培养体系

  “融不进城,还不了乡”,这是80后、90后农村青年普遍的困惑。如何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农业职业教育职责所在,努力所向:

  一要在办学理念上创新。涉农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要从注重单项技能向人的可持续发展转变。要瞄准农业产业链的中、高端技术人才方向办学,使学校不仅是学农、爱农、兴农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也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孵化器、未来家庭农场主的培养基地。二要推进专业与产业的融合,紧跟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建立对接产业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设置与产业同步规划,实行跨专业融合的专业集群建设。三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通识能力、个性发展、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技能“四位一体”同步培养。四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农业生产特点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产业需求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和内容,更好地将教学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五要广泛开展“学农、爱农”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宣讲,开展农耕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引导、熏陶学生知农业、懂农业、爱农业情怀,激发学生投身农业创业的热情。六要定向“加餐”培养。对于有意愿毕业后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投身农业创业的优秀学生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在学校进行“加餐”式课程选修,使之所学专业知识更加贴近农业生产实际,尽快适应就业。

  建立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培育体系

  乡村振兴,既要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也要培育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就需要农业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以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同步升级。

  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学历教育。我国现有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乡村干部,需要系统培养来提高其生产、经营、管理等综合能力及文化素质,才能更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农业高职院校要加强与政府部门进行合作,在招生制度上创新,使新型职业农民学历班教育既符合全日制学历教育要求,又能适应农民不误农事的实际,真正地做到教育与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使之成长为乡村振兴的骨干。

  成立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农业职业院校依托地方政府资源成立职业农民培育学院,是探索现代农业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之举。通过职业农民培育学院,以农业技术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致富带头人、退伍复转军人、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针对性开展特色产业、经营管理等培训,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使他们成为带领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和生力军。

  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基地。农业职业院校可发挥自身在专业、人才、资源、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专业化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需求,统筹各类培训资源,针对性开发培训项目,开展各类不同培训,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乡村振兴人才需求。

  完善以农村劳动者为主体的培训体系

  不断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农业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敞开校门请进来,举办各类培训班,帮助农民提高思想文化水平、实用技术知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要组织学校专家教授走出去,进村入户,建立完善的以农村劳动者素质提升为主体的培训体系,满足不同层次职业农民需求。

  一是开展普及性培训。围绕当地农业生产发展需求,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组织专家教授、推广人员结合农时季节,进行现场咨询、田间培训、入户指导,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及时送进千家万户,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二是专项职业技能培训。面向农业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人员,如农技员、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沼气工、园艺工、水利员等,重点开展专项职业技能系统培训,进行技能鉴定,合格者颁发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作为其聘用上岗的资格凭证。三是职业技能综合提升系统培训。面向种植、养殖、加工等农业生产经营大户,按照农业职业技能标准,重点开展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相关内容的系统培训,全面提升其生产经营能力。四是推行科技包村结对帮扶。由当地政府确定产业发展目标,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承包队,采取群众“点菜”、学院“端菜”的方式,开展一对一帮扶。五是以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培植科研项目,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技术指导,将基地建设、科技推广、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乡村振兴,农业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农业高职院校不断创新,并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有序的人才支撑。

  (作者:系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