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规划职业教育发展蓝图时,提出要让职业教育“亮”起来。“亮起来”就是众人瞩目、交口称赞,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是陈部长对职业教育工作绩效的期望。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规划职业教育发展蓝图时,提出要让职业教育“亮”起来。“亮起来”就是众人瞩目、交口称赞,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是陈部长对职业教育工作绩效的期望。没有职业教育的“亮”,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职业教育作用的社会认同。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如何“亮”?亮不亮,看质量!质量是“亮”的命门,学校是“亮”的主体。没有质量的提高,也就没有中等职业教育“亮”的未来;中等职业学校是点“亮”中等职业教育明灯的主体,从提高质量入手,围绕质量做好文章,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时代使命。

  强化质量意识,成为“亮”起来的时代主题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确立质量意识必须明确三个问题。

  一是质量的内涵是什么。在卖方市场下,质量被定位于符合生产者标准的程度,体现的是以生产者为中心的理念。而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质量是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体现的是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我们目前对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基本上还是基于前一种质量认知,对学校质量的评价,总是先确定一个质量标准,再细化为若干指标体系,然后做出评价,引导学校逐步向标准靠拢。中等职业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积极实现质量观的转变,以顾客(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行业、政府)为关注焦点,分析顾客的需求,开发完善专业、课程和其他各项教育服务,努力提高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各级政府的满意程度。

  二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导发展模式是什么。在教育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只能是内涵发展,注重结构、效率、效益、成长性、满意度、教学水平、社会评价。职业学校应从提升办学质量出发,着重于内涵建设,致力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发展,致力于校企的深度融合。要花大气力建设好师资队伍,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建构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进一步拓宽需求的关注度,在关注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学生家长和地方政府的需求,特别是学生的需求,认真履行好供给主体的责任。

  三是将质量意识贯穿于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管理要从提高管理质量出发,立足于学生普遍比较突出的行为模式,在科学化、精细化等方面做好文章。人才培养要从高质量出发,一方面致力于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关注职教学生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师教学要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出发,强化校企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理实一体、行动导向等与职业教育特质要求相吻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重点。

  培养品牌学生,树立“亮”起来的时代标杆

  学生是职业学校的培养对象,也是学校形象和质量的外在显示。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其核心是毕业生质量,最有影响力的是品牌学生的涌现。

  学校教育面对所有学生,但并不排除品牌学生的培养和打造。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实践创新、专业技能、岗位操作、创业实践、服务社会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每一所职业学校、每一个专业都有许多特别优秀、特别突出的杰出人物。对于这些高质量的品牌学生,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成为教育教学高质量的代言人。一所学校毕业生质量高,品牌学生优秀,职业学校就有光彩,中等职业教育也就有了“亮”的基础。

  品牌学生的出现,离不开学校学生整体质量的提高。培养品牌学生在思维方式上要致力于“堆山”,而不是“挖井”,要在全面建设上下功夫,面向所有学生,着力提高所有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技术技能水平。没有学生整体质量的提高,也就难有品牌学生的出现。

  品牌学生不能简单等同于某项专业技能的尖子学生,他们是职业素养、职业技能都很优秀的杰出人物。职业学校要注重学生品德、人格、素养、知识、能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培养,把立德树人作为核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构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创新育人重点,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育人工作重点。

  立足整体发展,优化 “亮”起来的工作全程

  中等职业学校的质量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提高质量,必须建构“立体建设、二线着力”的思路。

  “立体建设”就是要将质量提升置于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所有因素上。既要关注教育内部因素的优化,也要关注教育外部因素的强化;既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谋划质量的提高,又要着眼于工作流程的建构;既要关注人才质量、教学质量,也要关注成果质量、管理质量。

  “二线着力”就是从教育内部、教育外部两个层面着力,在做好教育内部资源优化组合、强化内在因素的同时,主动出击,多条路径、多种方式积极营造有利于质量提升的社会环境,多方争取优质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就教育内部来讲,不仅要关注专业建设和课堂教学,更要关注质量意识、质量地位的确立,提高学校主要领导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将质量建设置于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就教育外部来讲,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争取,通过多种渠道争取地方政府对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对教师待遇提高的重视、对职业学校人才聘用方面的支持、对校企融合的政策鼓励。

  建构质保体系,筑牢“亮”起来的工作基础

  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关键在于通过对教学工作的“诊断与改进”,建构较为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从制度、机构、工作流程等层面将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职业学校要依据“系统思考、整体设计、学校现状、企业参与、纵横一体”的原则,建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力图达到八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真正以教学为中心,用于教学方面的支出在学校总预算支出中必须达到一定比例,且能基本稳定或逐渐上升,教学资源的配置基本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二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建构和全面发展得到切实关注,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落实;三是建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得到重视;四是真正以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政府的需求为关注焦点,周期性进行社会调研,调研成果体现在年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五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得到重视,专任专业教师的“双师型”达到一定比例,且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六是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建构专业建设工作机制,注意专业群的建设;七是高度重视课程建设,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得到落实,教学模式改革得到保障;八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得到系统管理和有效控制,质量监控得到关注和加强。

  (作者周俊,系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校长)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