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精准扶贫、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逐渐发挥出重要作用。在未来,如何进一步提升职教吸引力,缩短东西部差距?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处长王东江。

  近年来,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精准扶贫、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逐渐发挥出重要作用。在未来,如何进一步提升职教吸引力,缩短东西部差距?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处长王东江。

  记者:通过实地调研,您认为东西部职教差距在哪些地方?

  王东江:第一就是思想观念,西部地区对职业教育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还不够,亟须转变。第二,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西部职教投入相对不足,实训基地和设备缺乏;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技能教师紧缺;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匹配度不是很高,尤其是得不到政府相关部门关于产业规划的及时引导。三是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和大学的比例较低,升学政策落实情况不理想,渠道需进一步畅通;四是家长和学生受传统观念制约,当地学生主动就读职校的意愿不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和地位有待提高。

  其中,最关键的是职业教育信息不灵通,专业设置转型太慢,比如我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考察,2019年该市要通高铁,但是没有人告诉当地职业院校,高铁要通了,亟须大量高铁乘务、服务人员,这样职业教育在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作用就发挥不出来。

  而东部地区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相对较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予西部地区帮扶。

  记者:近两年,职业教育面临着生源减少的挑战,北京尤其突出,作为职业教育的发达地区,今后,北京职教将进行哪方面的改革?

  王东江:应该说城市越发达,越需要职业教育,因此,职业教育一定要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2015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意见》要求,一方面调整优化职业教育结构,结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求,逐步压缩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将全市中等职业院校调整到60所左右;另一方面,调整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合首都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建设与管理、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实施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调整计划;第三,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首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资源优势,优化职业教育空间布局。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引导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办学特色不突出的学校转型、调整或退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探索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合作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模式。

  北京初中毕业生逐年减少,这对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生存的挑战,如何在此期间改变人才培养的方式,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学校办学和专业有特色,吸引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来学习,需要学校加快转型。同时,学校要积极主动面向企业和社会,以学校现有特色专业加大对在职员工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的力度,为北京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精尖人才的需求、城市的建设与管理、高品质生活服务等方面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撑。

  记者:我们已经看到,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精准扶贫、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今后如何提高职教吸引力?

  王东江:由于中职与高一级教育衔接不畅,“上升通道”狭窄,造成中职学生上升通道出现“断头路”,导致职业教育毕业生上升空间有限,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社会地位不高,吸引力不强。

  今后要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重要的是要在顶层设计上进行制度变革。从教育管理部门来说,要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从人力资源部门来说,要搭建起职工技术技能晋升认证的考核渠道,确保职工在提升技术技能等级上平台方便、渠道畅通。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