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 问:《意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答: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校美育取得了...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 问:《意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答: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校美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美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今年初,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主持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强调要“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各级各类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教育部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梳理政策需求,系统总结典型经验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意见》,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由国办印发实施。

  2.问:据了解,此前教育部制订印发的文件都是关于艺术教育方面的,这次国务院印发的《意见》则是关于美育工作的文件,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答: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够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对美育作出重要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最主要的内容和最基本的途径,要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要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仅靠艺术教育还不够。近年来,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呼吁,希望在国家层面印发一个加强美育的文件,一是因为美育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智体美“四育”中的短板,需要下大力气加强,仅靠教育系统还不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二是认为艺术教育包括专业艺术教育和普及艺术教育,而在实践中往往按专业艺术教育的模式开展普及艺术教育,容易忽视对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而美育价值取向明确,强调以美育人,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全方面,强调德智体美相辅相成、相互融合,育人导向更加凸显。美育文件就是基于以上考虑出台的。

  3.问:贯彻落实《意见》需要把握哪些原则?

  答:贯彻实施《意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需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在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基础教育阶段美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关注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美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因校制宜,鼓励特色发展,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协同推进。加强美育综合改革,统筹学校美育发展,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互联,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育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

  4.问:《意见》特别强调要建立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请问如何加强统筹?

  答:实践证明,推进美育的改革发展,需要统筹整合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资源,形成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合力。《意见》按照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突出了加大统筹整合力度,推动形成学校美育改革创新的合力。具体来说,就是加强“两个统筹”:

  一是加强教育系统内部的统筹。统筹好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的美育,使其相互衔接;统筹好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中的美育,使其相互配合;统筹好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环境中的美育,使其相互渗透。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和美育育人机制。

  二是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统筹。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类美育资源,推进美育协同创新,健全教育与宣传、文化、文艺团体等协同育人机制,加强美育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与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以破解目前学校美育教师不足、场地不足、资源配置不达标的难题。

  5.问:《意见》指出,美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意见》提出了哪些举措来改变这种局面?

  答:针对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意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主要解决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化问题,包括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实施美育活动的课程化管理。

  二是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主要解决改进美育教育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抓手的问题,包括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加强美育教研科研工作。

  三是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主要解决美育师资和资源整合问题,明确提出在现有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三位一体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

  四是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主要解决进一步完善美育管理机制的问题,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美育制度建设、加大美育投入、健全美育评价制度、加强美育质量监测和督导。

  6.问:为什么要强调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意见》对此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课程体系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关键,因为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意见》高度重视美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3条明确要求:一是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二是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戏剧、戏曲、舞蹈、影视等。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三是实施美育活动的课程化管理。美育实践活动是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表现要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内容。

  7.问:《意见》对于改进美育教育教学提出了哪些改革举措?

  答:改进美育教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学校美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为落实三中全会的要求,《意见》提出了6项改革举措:一是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切实强化美育育人目标。二是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三是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四是建立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创新学校美育的教育教学方式。五是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六是加强美育教研科研工作,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美育专项课题。

  8.问: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意见》在这方面有何具体实施构想?

  答:《意见》提出要依托现有资源,推动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校美育实践基地建设,取得一批美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成果。无论是美育实践基地建设,还是美育教学改革成果,重点都聚焦在美育的渗透与融合上。比如说:如何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全方面,如何充分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如何深入挖掘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中的美育价值,如何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如何充分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美育优势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下一步要重点关注、研究和实践的问题。总之,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我们必须具有开放的视野和情怀,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学校的各个学科、学校的各科教师,都要有一份美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

  9.问:《意见》在解决美育师资短缺的问题上有哪些实招?

  答:长期以来,美育师资短缺、整体素质亟待提升一直是制约学校美育发展的瓶颈。为此,《意见》从“配齐、提质、整合”三个方面提出了若干项改革举措,为各地解决美育师资问题提供了可资选择的路径:一是“配齐”,强调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配齐美育教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制定时间表、采取有效措施破解中小学美育教师紧缺的问题,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镇(乡)中小学校的美育教师。二是“提质”,强调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美育师资整体素质。各地要建立协同培养美育教师的新机制,促进美育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师资的水平。三是“整合”,强调要整合各方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教育部门要联合和依托各级文化部门和相关单位,积极探索组建美育教学联盟、文艺工作者援教联盟,依托联盟搭建农村美育支教平台。要求专业艺术院校要积极在中小学校建立对口支持的基地。

  10.问:如何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意见》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如前所述,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互动互联,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是《意见》的一个创新点。《意见》提出,要以立德树人、崇德向善、以美育人为导向,加强对家庭美育的引导,规范社会艺术考级市场,强化社会文化环境的治理,宣传正确的美育理念,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育人作用,转变艺术学习的技术化和功利化倾向,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推进美育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教育与宣传、文化、文艺团体等部门的长效合作机制,建立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部门间协调机制。

  11.问:《意见》对于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答: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地方政府推进本地学校美育发展的责任。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美育工作机制。二是加强美育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教,研究完善学校美育工作有关规章制度,为推进学校美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加大美育投入力度。强调地方政府要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满足美育发展的基本需求。各地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场馆建设,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促进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推动校内外资源设施共建共享。中央财政通过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尽快补齐学校美育的“短板”。四是探索建立学校美育评价制度。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中小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和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五是建立美育质量监测和督导制度。在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每三年组织一次学校美育质量监测。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工作。

  相关阅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