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为《达喀尔行动纲领(2001—2015年)》设定全民教育6大目标,即扩大幼儿保教、普及初等教育、促进终身学习、实现文盲减半、确保性别平等和提高教育质量。

  联合国全民教育计划已终结。2015,全民教育何去何从?以受教育权、教育平等、全纳教育、教育质量、终身学习为五大核心议题,世界教育论坛于5月19日至22日在韩国仁川举行。会上,2015年后教育议程,全球教育发展路线图,徐徐铺展开来。

  全民教育任重道远

  国际社会为《达喀尔行动纲领(2001—2015年)》设定全民教育6大目标,即扩大幼儿保教、普及初等教育、促进终身学习、实现文盲减半、确保性别平等和提高教育质量。

  然而,今年4月9日发布的本年度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全民教育2000—2015:成就与挑战》为该项伟业奏鸣警钟:全球只有1/3国家实现全部目标,作为其核心目标,普及初等教育仅在不到半数国家(48%)完成,1亿儿童无小学学历;全球成年人文盲率虽从18%降至14%,其中1/4国家成功减半,但几乎全然归功于接受良好教育的青少年进入成人阶段;为保障所有儿童入学,全球亏空400万名教师;38个国家把教育公共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提高一个百分点,但资金缺口仍为目标实现的最大绊脚石,仅实现学前与初等教育全覆盖,年度财政支出便高达220亿美元(约合1360亿元人民币)。可喜的是,较之1999年,全球入校学生增添约5千万名,女童人数增长尤其突出。

  就此,该报告提出四大建议:务必完成全民教育目标,务必确保教育公平,务必拟定2015后续计划,务必填补财政鸿沟。报告进而要求,教育战略目标应更具针对性、实质性和现实性。

  后续蓝图指日可待

  2015年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实现期限。在2000年9月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189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宣言》,力图超越“后华盛顿共识”,通过实现八大目标来保障全球弱势群体的生存权。普及初等教育为八大目标之一,故而,全民教育目标又被称作教育界的千年发展目标。随着2015年大限逼近,全球对后续蓝图翘首以待。

  自2010年9月以来,联合国便着手研制2015年后议程。201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2014年7月19日,联合国大会可持续发展开放目标工作组发布《成果文件》,建议可持续发展目标应涵盖17个一级目标和169个二级目标。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拟定的初稿,该方案把千年发展目标尚未实现的内容悉数收纳,如消除贫穷与饥饿、实现性别平等以及“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共识。

  2014年12月4日,潘基文发表《2030年享有尊严之路——2015后发展议程综合报告》,展现“可持续发展的普遍性和变革性议程,以权利为基础,以人和地球为中心”,确立尊严、人、繁荣、地球、公正和伙伴关系为一体化的6个基本因素。由此,全民教育2015年后议程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得以并轨。

  可持续性引领未来

  从千年发展目标到可持续发展目标,三重范式转换使人类未来焕然一新:由人类中心主义转向人类与环境和谐;由对历史的修正转向对未来的构想;由针对发展中国家转向面对地球村各国。如果说,2000年至2015年,国际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期待聚焦于全民教育,那么,2015年至2030年,可持续教育便为全球教育的首要议题。

  可持续教育并非仅限于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教育,而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经济、社会、环境三位一体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融会贯通,通过对经济效能、社会公平与生态和谐矢志不渝的追求,凸显终极价值取向,即人的全面发展。以可持续教育为杠杆,培养的是可持续个体,拥有经济效能所需的职业技能,公平社会所需的公民素养,生态和谐所需的伦理价值。

  可持续教育亦为包容性教育。全球贫困问题中,教育贫困尤为凸显,具体呈现性别与阶层的差异。全球7.81亿成年人文盲,其中女性占2/3;5700万小学适龄儿童失学,绝大多数为女童。贫困儿童拥有小学学历的可能性仅为富裕儿童的1/5。本年度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尤其强调,应以最弱势群体需求为先导,填补贫富鸿沟。优质教育的包容性不仅意指教育对象的非排他性,涵盖地球村所有居民,也弘扬教学方法与学习途径的多元化。

  尊严之路休戚与共

  全球1/3辍学儿童生活在武装冲突地区。教育固然难以成为暴风骤雨中的和平方舟,其自身常常身临险境,尤其在武装冲突中自身难保,但教育可春风化雨般地滋润青少年学生对和平的憧憬。

  从千年发展目标到可持续发展目标,重心随之从生存权转向发展权,即从保障初等教育普及和男女教育平等到推进教育质量、机会均等和终身学习。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保障民众的生存权仍为首要使命。故而,2015年后教育议程务必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把千年发展目标进行到底,并更加细化和凝练各级目标,由此建构2015年后教育议程所提出的“新型全球伙伴关系”。

  教育权既是发展权亦为生存权,关乎尊严。为构建一个人人享有尊严的可持续的未来,打造全球教育的责任共同体迫在眉睫。

  本届世界教育论坛,针对2015年后教育议程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上的协调、贯彻、治理、资助、监测与报告机制,“2030教育行动框架”呼之欲出。该行动框架坚持三条基本原则,即教育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教育是公益事业,教育权与性别平等不可割裂。总目标是“确保到2030年人人享有公平、包容的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机会”,下设7个子目标和3种实施手段。国际社会坚信,可持续教育为通向尊严铺平道路,毕竟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石。

  联合国把2015年设定为全球行动年,因为人类社会又一次驻足于十字路口。恰如本届世界教育论坛主题“教育改变人生”,可持续发展将改变人类社会未来。唯有以教育为舟,人类社会方可驶向可持续发展的彼岸。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领导研究创新团队 俞可)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