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监管提案〔2022〕60号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在“双减”背景下,探寻家校社共育新举措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商民政部、文物局、共青团中央,现答复如下: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以来,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双减”文件的重要要求,把落实“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会同有关部门快速行动,校内校外齐发力,确保“双减”工作落地落实。目前,一年改革目标已基本实现。教育部将充分吸收您的宝贵建议,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持续推进“双减”工作,重塑教育生态。

  一是补齐教师编制。全国机构编制部门和教育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各地创新挖潜,切实加大基础教育编制保障力度。2021年6月,中央编办、教育部共同研究印发《关于推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的通知》(中编办发〔2021〕169号),要求各地2021年底前实现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量达标,2022年6月底前实现以县(含地级市辖区)为单位全面达标。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省市县三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已如期达到或高于国家基本标准,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城乡均衡配置,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统筹安排教师工作时间。教育部指导各地按照“双减意见”,对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进行了探索。如北京市通过错休制等方式积极探索弹性上下班制度;无理由休息日已成为浙江金华多数学校的“标配”。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教师志愿参与和保障教师休息合法权益的关系。自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17〕2号)印发以来,教育部多次强调鼓励教师志愿参与课后服务,主动承担、履行社会责任,要保障教师的休息权,保障应有的教研、进修、学习时间,不得强制教师参与,也从评优评先,适当的待遇补贴上体现对教师的关心。如深圳市对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教师按照每人每次不低于150元、不高于3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课后服务报酬按照每课时不低于60元的标准核定发放。

  三是着力提升教学水平。“双减意见”印发后,教育部组织各地各校迅速组织行动、积极贯彻落实,聚焦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主要任务,拿出实招硬招真招。发挥好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各分委会作用,形成对各地常态化的教学指导工作。2021年9月,教育部组织遴选了10个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要求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积极调动广大局长、校长、教师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确保“双减”要求落地见效。

  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以学定教在学校大规模实现。教育部加强优质公益学习资源供给,2022年升级建设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包括课程教学等9大类优质资源,现有资源达到3.3万余条,其中课程教学资源覆盖30个版本440册教材,有效服务教师改进教育教学;上海市闵行区打造“1258工程”教育云平台,帮助老师轻松实现课前分析、课中引导、课后追踪的差异化教学;青岛市崂山区借助“教学云平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精准把控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实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

  四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为确保“双减意见”落地见效,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快速密集出台配套文件20多个,形成了“1+N”政策制度体系。教育部狠抓隐形变异行为,开展了寒假、“回头看”等专项治理行动。截至2022年6月,全国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83万人次,查处违规培训机构2.9万个,处理违规个人3400多人。已累计开展16次线上巡查,共发现近1200条违规问题线索,已全部完成核查处置。指导网站平台清理校外培训违规线索5万多条,全面净化网络环境。同时探索建设了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已实现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入库,约90%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纳入平台管理,相关监管银行接入平台,实现资金监管数据与银行实时同步。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政法、网信等部门,积极研判校外培训隐形变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协调联动,进一步健全综合治理机制,提升治理效能。

  五是推进家校教育协同。推进“双减”,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制机制。2021年3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推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关。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80%左右学生学业表现达到中等以上水平。全国多地也积极行动起来,解决家长关切问题,指导家长更好地了解子女的需要,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广州市专门召开“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工作研讨会,请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市级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家长代表共聚一堂,聆听家长焦虑,探讨解决方案。山东高密聘请特级班主任、心理咨询师、优秀家长担任辅导员,开设家教基础课、专题课和咨询课,举办70多场公益讲座,满足不同层次家长的家教需求。下一步,教育部将在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上进行突破,研制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切实履行相应职责。

  六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双减”不是教育一方的“独角戏”,“双减”好生态的营造需要多方协同,形成统一战线。教育部牵头建立了共20个部门参与的“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采取有力措施,共同推进“双减”落地见效。民政部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开展教育服务。截至2021年底,全国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76.7%。国家文物局联合教育部及相关部门相继印发《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文物博发〔2015〕9号)《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文物博发〔2020〕30号)《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办公共发〔2022〕90号),组织实施“博物馆进校园”示范项目,并通过“云展览”“云课堂”及网络直播等方式开展博物馆线上教育服务。共青团中央会同教育部联合印发《落实中央“双减”有关要求 推进少先队实践教育重点项目实施方案》(中青办联发〔2021〕7号),发布校外少先队实践活动工作指引。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动建设有关机制,加强对示范项目、活动的实施和推介,探索多种方式,更好地配合实施“双减”政策。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2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