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亲子育儿|爱,藏在那些闲言碎语里

很多中小学生家长困惑:为什么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与父母的话越来越少,或话不投机?无话可说、一说就吵,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似乎很容易陷入僵局,甚至在一些家庭,孩子和父母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没有不愿意和父母聊天的孩子,只有被父母拦在“墙”外的孩子。在家里,如果每天的话题都跟学习有关,日复一日,孩子一定会厌烦父母那些说教,也会失去与父母交谈的兴趣。那么,父母平时和孩子聊什么有助于密切亲子关系,让家庭气氛越来越和谐?一些看似无用的、没有明确目的的废话能让谈话双方都感觉更轻松、有趣,提升交谈的欲望,这个规律也适用于亲子之间。

为什么要和孩子说废话

所谓和孩子说废话,就是多说一些孩子可能感兴趣,表面看来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直接帮助的话。它的好处,远比我们想象得大。

拉近亲子间的距离

废话通常与学习无关。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钱志亮看来,“父母和孩子说废话时,孩子不用担心父母提问学习方面的事,状态是愉悦的、放松的,对父母是信任的。”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贺岭峰也认为,在这种状态下,“孩子能放下对父母的戒备,把内心的感受都说出来。”孩子的表达欲望会更强烈,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需求、交友情况、成长困惑等,都能在聊天的过程中显露出来。然后,父母通过聊天影响孩子,帮助他们及时找到解决现实难题和心理困惑的办法。贺岭峰说:“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闲言碎语里,蕴藏着不动声色的力量。父母和孩子说废话越多,亲子关系越好。”

“你愿意听,孩子才愿意说,话匣子就是从这些不经意的废话中打开的,这就是孩子始终对你保持分享欲的开始。这种良好的沟通模式,在孩子的整个成长阶段都将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钱志亮说。

实际上,爱,就藏在生活中那些平淡琐碎的废话中。朱自清在《论废话》一文中写道:“若是都说道理,哪有那么多道理?得有点废话,我们的生活才有意思。”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话中如果90%以上是废话,这个人就容易感到快乐;假如废话不足50%,这个人就不容易体验到快乐的感觉。亲子沟通中多说说废话,聊聊那些看似没用的事,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亲密,给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和幸福感。

能激活孩子的思维,使之情绪稳定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孩子与父母交谈的频率越高,他们大脑中语言相关区域的活动就越强。亲子对话越多,孩子词汇量增长越快,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日后的智商也会越高。而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推理能力、毅力、自律性、道德感、同理心等都与其早期听到的词汇有关系,比如在闲聊中,孩子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有趣的故事和场景,这有助于他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学会欣赏幽默和滑稽的事物。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听起来似乎毫无价值的废话,恰恰是刺激孩子大脑发育的“营养”。

“闲聊,也是一种教育,而且是更容易让人接受的一种教育方式。”贺岭峰说。闲聊的时候,孩子能暂时忘却课业负担和一些烦恼,他们的情感得到了父母的及时回应,问题得到解答,情绪得到理解,内心得到满足,有助于他们减轻压力。孩子感到开心,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内啡肽和血清素,这些物质会让人感到快乐、幸福。日久天长,孩子的情绪就会更加稳定,性格更加开朗,人格发展也会更加健康。

怎样和孩子说废话

父母和孩子两代人,感兴趣的事、关注的话题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差异,如何交流,非常考验父母的智慧。

说废话就是随便聊

父母不带目的、顺着孩子的话去聊,比如,放学后孩子饶有兴趣地讲当天的见闻:离学校不远处开了一家奶茶店,味道不错,很受欢迎;班上谁被老师表扬了;年级篮球赛上哪个男生最帅;学校里新来了一位气质高雅的音乐老师……在钱志亮看来,让孩子愿意说的前提,是父母具备倾听孩子说废话的能力,即孩子关注什么,父母就关注什么。

孩子畅所欲言,父母能从中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他与朋友的关系、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孩子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知道孩子当前最关心的、感兴趣的是什么。所谓的废话,其实是我们打开孩子心灵的语言,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一种方式。父母将自己的观点和教育理念一点点渗透在这些废话里,就事论事间接引导孩子,才能实现不露痕迹的教育,也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

亲子之间能无障碍地交流,源于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包容和爱,以及孩子对父母的信任。钱志亮说:“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少一些目的性过强的对话。偶尔说说废话,能促进更亲密的关系。我们对孩子的态度,最终也决定了孩子对我们的态度。”

多倾听 多共情

即使孩子分享的是学校里的琐碎日常或者同学间的一些八卦话题,父母也要保持高度的兴趣,耐心、专注地听,积极回应,父母千万别只用“是吗”“这样啊”等简单的话语来敷衍孩子,或是一边盯着手机一边听孩子讲话——父母的敷衍态度,会导致孩子关闭心扉,以后遇到什么事情都习惯性地拒绝告诉父母。钱志亮说:“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他的声音是被听到的,他表达的内容是被重视的,他的需求是被看到的。只要我们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达,就会增加孩子表达的欲望和自信。”

闲聊的时候,父母还可以配合肢体语言,如和孩子对视、点头,抚摸、拥抱孩子,竖起大拇指夸奖他……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孩子的感受,接纳和理解他的情绪,与之共情,这些都能提升孩子诉说的欲望。同时,少评判、少说教。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话被父母听到,自己的喜怒哀乐被父母理解,表达的内容被父母重视时,他的倾诉意愿就会更强烈。在这个基础上,他才能听得进去父母的意见和建议,父母适时、适度的引导对孩子才有意义,教育效果也才会更好,否则一切都是无用功。

内容具体聊天才可持续

如果闲聊的内容过于宽泛、抽象,孩子只能给出模糊、笼统的回答,谈话就不容易深入下去。换言之,亲子谈话内容越具体,孩子越有表达的空间,聊天也越可持续。比如,父母问:“今天中午你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书?”“合唱团今天活动时有没有好玩的事?”他们会有很多话可说,而如果问“今天过得开心吗?”“最近和同学相处得怎么样?”孩子很可能用“开心”“挺好的”结束聊天。

父母还可以借助一些开放性话题,通过提问、回答、对话、讨论、延展等方式,和孩子探讨问题,使聊天自然而然地深入下去。比如,孩子希望周日去郊外玩,父母可以问:“你觉得在此之前你有哪些事情必须在周六完成?”“你对郊游有哪些规划?”“你想去什么地方,愿意爬山还是在草地上搭帐篷?”“想一想我们该带哪些东西?”“你想带着小狗一起去,你去扑蝴蝶或找昆虫时怎么安排小狗呢?”……通过这种不断反问的方式,使聊天不断深入,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父母善于分享自己的经历

孩子对成人世界充满好奇,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聊自己的工作环境、内容,和孩子讨论自己与同事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等,让他们了解自己,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如此,孩子更愿意亲近父母。

不管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或多或少会遇到难题、烦心事。如果父母平时常问孩子:“有什么事需要爸爸妈妈帮忙吗?”就会给孩子一个契机,说出自己面对的难题和烦恼。

此外,父母要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说说自己曾经经历的失败、尴尬,做过的糗事,孩子就会愿意说自己的囧事。孩子的尴尬事情不想告诉别人,害怕被人嘲笑,但是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坦诚地谈论自己年轻时也犯过同样的错误,孩子就不再害怕说出来,使他们能在遇到困难时愿意向父母寻求支持帮助,最终找到解决办法。

孩子对父母有天然的依恋,初中之前,他们对父母的依恋最深,亲子相处时间也最多。家长要好好珍惜,不吝惜和孩子说废话,让孩子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记者 陈若葵)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