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山东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建设好“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省级改革示范区”为牵引,探索形成机制健全、多点发力、协同密切、防治结合的工作模式,全力打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攻坚战、持久战,切实提高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出台《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推进计划》《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评议考核细则(试行)...
山东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建设好“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省级改革示范区”为牵引,探索形成机制健全、多点发力、协同密切、防治结合的工作模式,全力打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攻坚战、持久战,切实提高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出台《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推进计划》《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评议考核细则(试行)》等文件,持续构建综合防控政策法规体系。大力培育专业骨干力量,建设青少年视力防治中心,深入开展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建档、预警及防控技术指导等工作。建设山东省学校卫生保健培训基地,以近视防控为特色和重点,实施全省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不断增强近视防控工作力量。用好督导考核,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纳入教育督导事项,开展全省近视防控评议,通过对近视率连续两年上升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在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降低一个等次等举措,切实推动防控工作落地见效。
创新方式方法,提升防治实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加强中西医结合近视防控关键技术和方法探索,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三级网络、三级监测、三级预警、三级防控”体系。依托青少年视力防治中心,持续开展规范化近视筛查流调,建立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筛查、诊断、视功能分析“三级监测”系统;依据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特点,制定有针对性防控措施,实现“三级防控”,形成“筛查建档—预警预防—康复矫正”完整闭环。建设儿童青少年健康与近视防控大数据平台,为全省儿童青少年建立包括视力健康状况在内的电子健康档案,向学校和家长提供健康档案查询、健康指导等服务,确保0—6岁儿童眼健康档案电子化、信息化,实现用“大数据”防控“小眼镜”。
深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拓宽健康教育途径,打造《新课堂。健康校园》系列节目,连续三年举办《眼视光发展与近视防控国际论坛》直播活动。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组建由29名专家组成的宣讲团,开展线上科普讲座50余场,连续两年举办《光明的未来——千万学生近视防控大讲堂》等活动,出版发行近视防控科普读物22.5万册,惠及4800余万人,在全社会营造爱眼护眼、共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良好氛围。凝聚家校协同合力,通过“家长大课堂”“家长面对面”“三长见面会”“家庭教育访谈”“百万家长进校园”“万名教师访万家”等活动,大力宣传近视危害和相关知识技能,不断提升广大家长和学生爱眼护眼及科学用眼水平。
推进教育改革,构筑长效机制。制定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工作清单,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改善学生评价方式,持续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五育并举机制,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对增加体育课时、强化体育锻炼,加强美育及劳动教育等提出明确要求,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狠抓“双减”工作落实,制定全省“双减”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30余个,建立省市县三级“双减”工作协调机制,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专门机构,出台办学规范“十五条”,完善校内办学行为监管全链条工作体系,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切实减轻学生作业及校外培训负担,推动形成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与“双减”工作协同配合、互促互进、成效叠加的良好局面。
原标题:山东省多措并举、综合防控 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保驾护航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camelboy#163.com联系,会在24小时内删除。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