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命早期1000天是孩子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不仅关系到婴儿时期的发育,更关系到孩子成人之后的健康。”北京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吴青青近日在“知营养、会运动、促发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上表示,儿童生命早期注重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会为孩子营养状况奠定良好基础,而合理运动对儿童体格发育、认知能力和心理行为发展都有益。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从北京市卫健委和北京妇幼保健院举办的此次线上宣教活动中还了解到,8...

  “生命早期1000天是孩子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不仅关系到婴儿时期的发育,更关系到孩子成人之后的健康。”北京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吴青青近日在“知营养、会运动、促发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上表示,儿童生命早期注重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会为孩子营养状况奠定良好基础,而合理运动对儿童体格发育、认知能力和心理行为发展都有益。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从北京市卫健委和北京妇幼保健院举办的此次线上宣教活动中还了解到,8月2日,北京市发布婴幼儿喂养与运动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以下简称“核心信息”),通过传播婴幼儿科学喂养和身体活动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同时,北京市近年来不断健全爱婴服务网络,大力推进母乳喂养技术提升,已建设爱婴医院111家、爱婴社区327家,2021年北京市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到92.23%。

  吾家有儿初来世,殷殷盼盼长成时。婴儿辅食添加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宝宝的大运动水平如何评估?宝宝运动发育落后了该怎么办?北京妇幼保健院近期征集了家长们最关注的几个育儿问题,并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主任医师王惠珊、北京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主任医师杨海河作了详细解答和具体指导。

  6—12月龄婴儿需及时合理添加辅食,1—2岁幼儿主食由单纯乳类变为混合膳食

  “核心信息”提示,6个月内健康婴儿提倡纯母乳喂养,无须添加水和其他食物,但新生儿要及时补充维生素K,按适宜摄入量补充维生素D,乳母膳食不丰富的婴儿也需按适宜摄入量补充维生素A。婴儿满6月龄起需添加辅食,应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及以上。

  那么,婴儿辅食添加过程中应注意什么?王惠珊指出,婴儿辅食添加要掌握3个时间点:6月龄开始辅食添加;12月龄辅食添加基本完成;1—2岁主食由单纯乳类变为混合膳食,完成食物转换。她还介绍了婴儿辅食添加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1.添加辅食应从每日一次开始逐渐加量和次数,逐渐引入营养丰富的食物。要从单一食物开始,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逐次引入。开始可选择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待婴儿2—3日习惯一种新食物口味后,再添加另外一种,并不断反复和适应。在添加辅食基础上,继续坚持母乳喂养至2岁及以上,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的婴儿满6个月也要及时合理添加辅食。

  2.家庭自制食物,控制婴幼儿糖和盐的摄入。辅食鼓励家庭选择新鲜营养丰富的食材,单独自制多样化食物,现做现吃。辅食质地从细到粗,量从少到多。一岁婴儿辅食不加糖、盐和其他调味品;一岁以上幼儿辅食要少盐少糖,避免食用腌制或熏制食品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制作辅食的食物包括谷薯类,深色蔬果类,动物性食物包括鱼、禽肉及内脏、蛋类,奶及奶制品类,大豆及坚果类,其他蔬果等7大类;添加辅食种类每日不少于4类,至少要包括一种动物性食物、一种蔬菜和一种果薯类食物。

  杨海河还在辅食小课堂上指导家长如何制作婴幼儿辅食:

  1.食物选材。选材要新鲜,不同食材之间互相搭配、优势互补,符合孩子均衡营养的需求。比如,米和面主要提供热量;肉主要提供蛋白质、矿物质以及脂溶性维生素;蔬菜主要提供水溶性维生素、纤维素。

  2.制作过程。⑴要清洁卫生、现吃现做;⑵制作的食物性状要比较细软,符合幼儿消化吸收的能力;⑶少油、少盐,注重保留食物的原味。杨海河提醒,给一岁多的孩子制作食物可加一点盐,但一岁以上孩子每天盐的总量不超过1.5克,做一次饭添0.5克是合适的。对于一岁以下孩子,不建议放盐,因为一岁以下婴儿肾脏排泄功能还不成熟,加盐等于给肾脏增加负担。

  3.辅食成品。孩子的食物也要讲究色香味,这样对儿童更有吸引力,可促进孩子食欲。

  婴幼儿需经常运动,避免久坐和使用电子屏幕,鼓励亲子运动游戏和亲子户外活动

  专家指出,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特点和需要,关注婴幼儿的运动健康发展。“宝宝出生后就可到户外进行活动了,让宝宝享受新鲜空气和明媚日光。但家长要注意小宝宝是躺着的,此时应避免日光直射宝宝眼睛。”王慧珊表示,宝宝的运动可循序渐进逐渐延长,每次户外活动时间可从几分钟逐渐延长到几十分钟。随着宝宝逐渐长大,鼓励家长带宝宝到公园、社区儿童游乐区进行各种活动,比如爬行、滚球、散步、绕着障碍物跑、跳跃、攀爬、滑滑梯、荡秋千、玩滑板等,“这些活动能帮助宝宝对运动产生兴趣,养成运动的习惯,同时也能不断增强宝宝体质。”王慧珊说。

  “核心信息”也指出,在婴幼儿时期身体活动可促进脑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育,主要表现为认知情感与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运动能力水平也可提示儿童心理发育状况。0—1岁婴儿鼓励每天进行翻身、爬行等各种形式的身体活动,尤其是互动式地板游戏。对于尚不能自主行动的婴儿,建议每天分次完成,累计至少30分钟的俯卧活动。1—3岁幼儿每天以亲子活动为主,身体活动累计时间应至少达到180分钟,其中大运动锻炼为主的身体活动时间至少60分钟。

  “核心信息”强调,亲子运动游戏能为婴幼儿提供锻炼机会。家长要充分利用室内外安全和开放的活动场地,开展亲子活动和游戏。婴儿期引导进行俯卧抬头、翻身、坐爬、站立及行走等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婴幼儿身体动作发展。引导一岁及以上幼儿进行滑滑梯、攀爬小型攀登架、钻爬上下楼梯、走小斜坡、跑跳扔球、踢球等游戏活动,让婴幼儿养成户外运动习惯。鼓励家长带婴幼儿到户外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婴儿每天开展1—2次户外活动,逐渐延长户外活动时间;一岁及以上幼儿每天应累计进行两小时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间避免太早或太晚,但遇到雾霾、高温、高寒的天气要减少户外活动时间。

  “核心信息”还提示,久坐是一种能量消耗很低的行为,也包括婴幼儿坐在汽车安全座椅、婴儿车、高脚椅等身体活动受限的情况。婴幼儿每天应尽可能减少久坐行为,每次坐姿不超过30分钟为宜,并鼓励和看护者一起阅读和听故事。婴幼儿避免使用电子屏幕,2—3岁幼儿每次屏幕时间不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时间不超过60分钟,越短越好。婴幼儿进餐时不看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进餐时间控制在20分钟至30分钟。

 3岁以下婴幼儿需进行8次体检,监测评估孩子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

  “核心信息”提示,1岁以内婴儿应当在3、6、8和12个月时,1到3岁幼儿在18、24、30和36个月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妇幼保健院接受儿童健康检查和咨询指导服务,进行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评估。

  体重、身长和头围等是反映婴幼儿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而大运动能评估宝宝运动发育的水平。王惠珊介绍,大运动指的是宝宝姿势和全身的一些活动,比如小宝宝俯卧时候的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都是大运动。虽然有的宝宝发育早一点、有的宝宝稍微晚一点,但都有一个正常范围,一般而言,宝宝一两个月就会抬头,能趴在床上抬头30—45度;4个月能俯卧抬胸;4—6个月能翻身;6—7个月会坐;8—9个月会爬;一岁会走;一岁三个月就能走得很好;一岁半能扶着栏杆上台阶和楼梯;两岁就会跑、会双脚跳。

  “如果发现宝宝运动发育落后了,比如到了三个月还不会俯卧抬头,先要分析原因,到底是大脑发育受损引起宝宝运动发育落后,还是家庭养育过程中没给宝宝充足机会去俯卧抬头。”王惠珊建议,如果确实是没给宝宝训练的机会,可请教医务人员给宝宝做一些训练来锻炼宝宝俯卧抬头的能力。经过1—2周训练通常就可见到明显效果,如果一两周后也不见效,家长要赶紧带孩子到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全面的发育检查。

  “早期发现宝宝是不是有问题,也就是医学上说的早期诊断,诊断后务必要进行早期专业干预。经过积极干预和家长配合,大部分宝宝都会很快回归正常。”王惠珊提醒,宝宝一定要按时定期体检,以监测评估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喂养和身体活动行为。(记者 陈姝)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