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现在的感觉如何?愉快、平静、疲乏,还略有一些焦虑或郁闷?其实,开学常常伴有从生理、情绪到认知、行为等方面的种种不适应问题。
秋季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现在的感觉如何?愉快、平静、疲乏,还略有一些焦虑或郁闷?其实,开学常常伴有从生理、情绪到认知、行为等方面的种种不适应问题。尤其是一些“跨阶段”的学生,比如初三升高一,高三升大一,面对角色上的 “升级”,欣喜之余存在对未知的不稳定感也是正常的。
今年的新冠疫情,更让广大学子多了一道不太一样的“附加题”,好好适应崭新的人生新阶段,不妨收下这份“心理菜单”。
9月秋季开学是真正的一个全新学期的开始,又披上一层“翻新篇”的特殊意义。尤其是面对新冠疫情,人人都渴望着“翻新篇”,从这个角度理解,开学也给了我们一种特殊的仪式感。
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疫情以来较长时间的居家学习,让孩子们在向紧凑的学校生活靠拢时会产生一定的适应“时差”。
此时,作为低年级孩子的家长,尤其要密切关注孩子开学的状态,对部分有恐惧开学症状的孩子更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给予引导或寻求帮助。
“开学综合征”不是说说而已,会有身体表现
今年以来,不少学生一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超长寒假”、经历了上课新体验——“网课”,如今,随着生活的全面重启,孩子们又迎来新学期开学。对此,有学生会表现得非常期待、非常兴奋,但也有学生会有明显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表现,心理医生称之为“开学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会有哪些表现?典型的是有明显的焦虑紧张,对上学有恐惧感,同时会伴有睡眠问题,比如失眠、易醒以及一些查不出原因的躯体不适,包括头晕、恶心、腹痛、尿频、疲倦、食欲不振等。
与之相伴的另一个典型表现是无精打采、无法进入学习状态。相对放松的假期生活、网课生活与上学后相对紧张的节奏之间有着较大的 “落差”,一紧一松,缺少缓冲,作息及生物钟难以适应,心理上如果也没有完全做好投入校园集体学习状态的准备,待假期结束时想立刻“收心”会有困难,躯体、心理上的不适症状都会表现出来。
这个时候,家长不要认为孩子在“闹”、在“装病”。要特别提醒家长的是:在开学这个时候,你的不理解很有可能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慌张、孤独感,不利于症状缓解。
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多一些亲子陪伴分散焦虑
一般来说,开学数周后,孩子会逐渐适应学习生活,身心不适的状况会逐渐减轻、消失。这个时候家长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但不要操之过急。
首先,家长在态度上要表现为充分理解。对家长来说,催促孩子强行“入轨”是不妥的,不妨先耐心等待,给孩子自我调整的时间。
其次,对没完全“收心”的孩子,也不必太过苛责,再给孩子多一点时间,以免加重孩子的抗拒情绪。
在此期间,我们并不是提倡家长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建议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手段,不要在“作业是否完成” “课业是否有所准备”等问题上过多强调,不妨帮助孩子在开学这两周养成规律作息、多多陪伴。对低学龄的孩子来说,自律是有难度的,家长多多陪伴,既可以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也便于了解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加以引导和帮助。
对一些电子产品“成瘾”的孩子,家长也可以借着陪伴时间与孩子完成一些阅读、劳作手工等亲子活动,分散开学焦虑。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调适方法各有不同
所谓克敌制胜,讲究的是精准对策、瞄准靶心。对待“开学综合征”,合理的引导、宽慰是有益于症状缓解的,但归根结底,心病还得心药医。如果能对症下药,找到孩子焦虑的原因并解决,可能孩子的“缓解”周期会更短,更快满血复活。
从我们日常临床接诊情况看,比较常见的几种情况有:
1、学习不理想,一直以来学业压力大,家长要求高,对学业有畏难情绪;
2、对自己要求过高,担心学校中的表现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
3、自理能力欠缺,学习生活需要家里人帮助照顾(特别是年纪较小的孩子);
4、孩子较内向孤僻,和同学的关系不密切,害怕难以融入,存在校园社交问题;
5、少部分孩子还可能存在“分离焦虑”的问题,与爸爸、妈妈乃至祖辈等家人分开会产生恐惧、焦虑、不安全感。
家长应该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悉心观察可能给到孩子更多的帮助。新学期开始之初,需要经过从松懈、无序到紧张、有序的转变过程,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一起探讨新学期的计划,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更重要的是,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更要关心孩子的校园生活及所思所想、关注孩子的成长。
对高年龄的学生朋友,这个时刻往往需要更独立地面对自己的适应期。这个阶段可以尝试积极调适并接纳自己的情绪。要明白,当下的种种情绪其实具有普遍性,不要畏惧焦虑,适当的焦虑能促进大脑清醒,激发新的生产力。
在此期间,也可以自学一些呼吸放松法来缓解情绪,通过合理宣泄、正念冥想、肌肉放松等方法以实现生理调适向“心理舒适”的过度。此时,阅读也可能帮助大家,选择一些与新专业、新课程相关的通俗读本、经典科普作品,从赋能生命的励志案例里获取力量,激励自己。希望所有学子都能不断明白生命的深刻内涵。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请珍惜美好的读书时代。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心理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