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多用一些心在孩子身上,发现孩子讨论一些敏感话题的时候,要多问一问孩子,能避免掉很多的悲剧。

  警惕:不要让家庭问题成为孩子不良情绪的温床

  不顺畅的家庭沟通。家庭是孩子爱的港湾。当孩子遇到了困难,能不能放心地去跟家长倾诉,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遗憾的是,很多家庭并没有这样一个信任、安全的沟通环境。有孩子说:“我妈特神奇,什么事都能扯到学习上。”家长只顾着说教,只关心学习,很少和孩子聊聊生活里的其他事情。在咨询中,在校园欺凌,性侵犯等案例的留言中,都会有孩子留言说,想要跟父母谈,但是父母根本没有接收到孩子的信号。

  如果家庭中的沟通环境一直是比较好的,孩子和父母之间一直有很好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孩子即使遇到很大的困难,甚至是难以启齿的事情,也相信父母会理解他、接纳他。孩子就愿意主动去跟家长沟通和倾诉,而不是选择隐瞒、躲藏和逃避。这样,孩子因为困难或压力事件而发生抑郁和自杀的风险就会降低很多。

  糟糕的家庭氛围。糟糕的家庭氛围中,往往家庭成员间关系比较紧张,夫妻冲突频繁,遇到问题时容易相互指责、争吵甚至冷战。有些特殊家庭中,可能还存在酗酒、犯罪、吸毒、家暴,或患有精神疾病等情况。除了精神疾病和人格特质本身就有遗传的可能,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情绪感受经常也是糟糕的,在外界刺激下可能更容易产生冲动行为,或者遇到困难时,更容易觉得生活没有希望。许多自杀者往往就是在绝望和冲动之下酿成难以挽回的悲剧。

  什么是积极的家庭氛围呢?比如,家庭成员关系和谐,遇到问题可以共同面对而不是相互指责;可以相互开玩笑调侃,不会因为一句话不小心说错就造成矛盾和误会;家庭环境温暖愉悦等等。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他的情绪大部分时间是比较愉快的,遇到问题时情绪也会相对稳定,能够积极面对,相信生活是有希望的。

  情绪虐待与忽略。在一些家庭里,夫妻双方本身情绪就不成熟,像个孩子一样,动不动就闹矛盾,这样的父母也很难做到给孩子情绪上的照顾。反而是孩子像小大人一样,劝和父母,维护家庭和谐。但是父母和孩子都很难意识到这种角色的倒错,那么孩子从小在这样的家庭中,可能就会活得很累。即便父母提供了优厚的物质条件,孩子情感部分的需求仍然是一直缺失的,甚至枯竭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敏感期。儿童阶段的孩子,对父母的爱非常敏感。如果能够得到父母充分的爱,他们就会很好地度过这个阶段,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信任感,相反如果常常被父母忽视,甚至合理的情感需求常常被拒绝,孩子就会很容易感到不安与不信任。

  抑郁的父母。孩子的很多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最初都是来自对家庭成员的学习和模仿。抑郁的父母看待世界也是消极、悲观的,孩子就学到了这些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有的家族中有抑郁或自杀的亲人,孩子也会受到影响,把自杀当做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面对经常情绪不好的父母,孩子可能还会自己把这个责任承担起来,或把爸爸或妈妈的抑郁看作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当孩子发现自己的努力并不能改变父母的状况,他可能就会觉得自己是很无力的,很绝望的,因为他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支招:让家庭真正成为爱的港湾

  沟通时多倾听。“自己的孩子,他心里想什么我还不清楚。”“那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大事呀!”如果家长带着这样的误区和孩子沟通,就很难真正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家长要保持一种好奇心,多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即使孩子表达的观点父母并不认同,也可以先听孩子说完,不要着急否认和打断。多问问孩子:“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或者说:“你这么想一定有你的理由,是什么呀?”孩子感受到安全与接纳之后,才会把内心深处的秘密、担忧、恐惧告诉家长,这样家长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关注孩子的沟通信号。孩子在遇到困难,或想要自杀之前,大多会尝试性和家长沟通,家长要对这类问题保持警觉,用倾听和理解的方式进行追问。比如因童年性侵犯而自杀的台湾作家林奕含,在她的小说《房思琪的失恋乐园》中有这样一段:

  房思琪在饭桌上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而妈妈却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

  那个时候思琪才明白,在性教育这个环节中,父母将永远缺席。

  父母多用一些心在孩子身上,发现孩子讨论一些敏感话题的时候,要多问一问孩子,能避免掉很多的悲剧。

  用共情回应孩子的情感。抑郁的孩子表达情绪多以负面情绪为主,父母一定要首先与孩子共情,也就是试着先抛开事情的对错,多去体会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回应的时候,父母可以直接说出孩子的感受。而指责、喋喋不休的说教,孩子会瞬间关上心门。家长若用共情,关注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感觉得到了理解,心理一下子就很温暖,觉得家长可以接纳他的感受。这样,孩子也会更愿意和家长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

  设置家庭愉快时光。抑郁不会骚扰愉快家庭长大的孩子。每天抽出15分钟,作为家庭愉快时光、放下手机,放下工作,陪孩子聊聊学习之外的事情,千万不要什么事都扯到学习上。比如讲讲故事、下下棋、聊聊有趣的见闻、来个枕头大战、一起跑步等等,都是增进亲子关系,融洽家庭氛围的好方法,孩子会在这种玩闹放松的过程中,学到了如何积极地面对生活,学会了自己快乐的方法。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说过:“孩子就像海绵,他们不但吸收你所讲的话,也吸收你讲话的方式。所以帮助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你自己先获得拒绝悲观的技能。”所以,建议家长在进家门前,先拍拍自己的身体,就像抖落掉一天的负面情绪一样,让笑脸进家门。面对家庭中的矛盾,如果父母能够互相体谅,停止相互指责,家庭的氛围也会变得温暖舒适。

  修复夫妻关系,不让孩子做替罪羊。父母之间有矛盾冲突的时候,不要把孩子拉入“战争”。比如夫妻吵架后,不要让孩子去传话,表达一些影响家庭和谐的负面态度,比如说:“你看你爸有没有一点良心,做了什么什么样的事情。你去告诉他,如果这件事不解决,我们就离婚。”这样的任务,会把孩子置于非常矛盾和痛苦的位置。而是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吵架了,但那是我们之间的事情,你不用担心,爸爸妈妈是成年人,我们会处理好的。”

  抑郁的父母要给孩子设置安全界限。父母抑郁的时候,很难照顾好孩子的情绪,但是可以把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责任做一个区隔,就像森林的防火带。比如告诉孩子说:“爸爸/妈妈现在情绪不好,是因为爸爸/妈妈自己有困难要处理。这个跟你没有关系,不是你的责任。即使我们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也是一样很爱你的。”类似这样的话,就是给孩子设置了安全界限,会对孩子非常有帮助,可以让孩子心安,并且让孩子能够允许父母的坏情绪,不会因为父母状态不好而感到不安和自责。

  都说家是爱的港湾,但糟糕的家庭也会成为扼杀希望的摇篮,并不是这样的家庭没有爱,而是家庭里的人不懂怎样去爱。作为父母,一定要提高对孩子情绪状况的敏锐觉察。抑郁不是错误,更不是脆弱,每一个抑郁的孩子都更需要被理解,被关注,被温柔以待。

  (作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院科研中心主任)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