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编者按今年以来,虚拟人产业异军突起,火爆异常。影视公司、经纪公司、汽车公司,甚至地产公司都推出虚拟人,或做虚拟偶像,或做代言人。但是当资本的热钱疯狂涌入,给创业者带来曙光的同时,风险、泡沫也随之而来。日前,多家科技企业发布虚拟数字人生产平台,抖音旗下“虚拟数字人应用平台”软件著作权获得登记批准,芒果TV创新研究院联合腾讯云发布“虚拟人直播互动平台”。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推广、生产平台能力提升,虚拟人产...

编者按

今年以来,虚拟人产业异军突起,火爆异常。影视公司、经纪公司、汽车公司,甚至地产公司都推出虚拟人,或做虚拟偶像,或做代言人。但是当资本的热钱疯狂涌入,给创业者带来曙光的同时,风险、泡沫也随之而来。

日前,多家科技企业发布虚拟数字人生产平台,抖音旗下“虚拟数字人应用平台”软件著作权获得登记批准,芒果TV创新研究院联合腾讯云发布“虚拟人直播互动平台”。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推广、生产平台能力提升,虚拟人产品不断向直播、文旅等应用领域渗透,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

图为游客在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元宇宙数字虚拟人展区参观。(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商业价值不断释放

《2022虚拟人—元宇宙的原住民报告》显示,虚拟数字人指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由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计算机手段创造及使用,并具有多重人类特征(外貌特征、人类表演能力、人类交互能力等)的综合产物,目前主要应用于服务、营销及泛娱乐场景。

近年来,元宇宙概念风靡世界, 形形色色的虚拟人也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2021年,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在抖音上发布了第一条短视频,获超300万点赞,涨粉上百万;而在2022年江苏卫视的跨年晚会上,以邓丽君为原型的虚拟人与现场歌手周深合唱《小城故事》《漫步人生路》等歌曲,实现了跨时空同台合唱;北京冬奥会期间,央视新闻联合百度智能云推出的AI手语虚拟主播准确及时地进行赛事手语直播,成为听障群体“智”听新闻的伙伴。

随着直播电商的高速发展以及企业品牌营销的需要,虚拟数字人在更多的场景、更多的企业、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应用,也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入局。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虚拟人”“数字人”相关企业28.8万余家。2016—2020年,5年新增注册企业增速复合增长率近60%,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据了解,虚拟数字人的主流技术驱动路线分为人工智能驱动和动作捕捉驱动。由于技术路线不同,其适合的应用场景也有差异。人工智能驱动型虚拟人应用于新闻播报、客服、讲解等场景,动作捕捉驱动型虚拟人适合于MCN机构营销、直播、虚拟主播等互动性强的场景。虚拟数字人产业链已逐步走向成熟,并形成了由上游制作、渲染工具,中游的虚拟人驱动及运营,下游的场景应用一起组成的完整虚拟数字人产业链生态图谱。

如今,在虚拟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下,虚拟数字人不断进化,形象越来越逼真,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商业价值持续提升。市场研究机构量子位发布的《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预测,到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

加码布局生产平台

今年以来,抖音、快手、腾讯、百度、哔哩哔哩等多家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虚拟人生产平台,天娱数科、风语筑、蓝色光标等上市公司也加紧布局技术和平台建设,打造虚拟人IP形象。

公开资料显示,近日,抖音旗下北京火山引擎的“虚拟数字人应用平台”软件著作权获得登记批准。目前,火山引擎数字人已具备标准平台的快速交付能力,为金融、大消费等行业提供涵盖客服、智慧导览、智能助理、虚拟直播等场景的细分解决方案。

8月23日,芒果TV创新研究院与腾讯云联合发布了“虚拟人直播互动平台”。这款基于实时云渲染的广播级虚拟内容生产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客户生产轻量化、异地化、专业化的虚拟内容,构建虚拟人直播间。同时,观众能够以虚拟形象参与直播间,获得沉浸式的直播体验。

值得关注的是,虚拟人赛道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但真正拥有原创知识产权的机构并不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机构在国内共申请了1322项数字人专利,其中高校申请超200项,互联网企业申请超110项。截至2021年年底,共计58家机构获专利授权,主要涉及科技公司、高校、银行等企业。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记录显示,截至8月30日,今年包含“虚拟人”关键词的专利有173条,而在第三季度公开的就有78条。从披露的专利信息来看,阿里巴巴公布了新专利“多主播虚拟直播方法以及装置”;哔哩哔哩的新专利“虚拟形象开播方法及装置”则强调能根据用户面部数据启动渲染进程加载虚拟形象;而百度和网易将声音作为虚拟形象触发的要件,前者的技术能根据用户声音特色生成形象和相应的面部表情,后者则可以实现用声音操控虚拟形象。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自2021年以来,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大力支持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产业的发展,而虚拟数字人产业则是这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10月20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推动虚拟主播、动画手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生产。2021年11月16日,工信部出台的《“十四五”信息通信业发展规划》中强调,国家支持各类企业应用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3D打印等新技术构建形式多样的线上消费场景。

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正式对外发布《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这是国内首个数字人产业专项支持政策。根据计划,到2025年,北京市数字人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初步形成具有互联网3.0特征的技术体系、商业模式和治理机制,成为全国数字人产业创新高地。

资本是产业的催化剂,虚拟人产业也不例外。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虚拟人相关企业融资共有2843起,融资总金额为2540亿元。而2020年相关企业融资有1713起,包括红杉、IDG、顺为资本等在内的一线基金纷纷入局,总融资金额达到近8亿元。

那么,我们距离虚拟人的规模化应用还有多远?百度智能云AI人机交互实验室负责人李士岩表示,现阶段国内数字人要大规模产业落地还面临一些难题:首先,数字人产业链各个节点相对割裂,缺乏高效协同,导致数字人在制作和调优上存在较高壁垒,目前行业中大多数公司只是数字人制作与运营全流程上的一环或其中几环。其次,服务场景与演艺场景没有有效打通,表现为演艺型数字人不具备客户所需的业务能力,而服务型数字人缺乏人设,难以与用户进行情感交流。最后是满足高机动性、高频需求的数字人成本依旧很高。

中国传媒大学主流融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唐远清表示,虚拟人产业发展未来有三大趋势,一是随着AI技术在虚拟人产业链中的应用,低成本、快速生成数字人将成为现实;二是未来5年,虚拟数字人全身动捕驱动设备及虚拟人商业化还将停留在PGC(专业生产内容)阶段,普通人会以卡通形象进入虚拟社交空间;三是虚拟人涉及到的场景、服装、道具等增值服务需求迎来爆发机会,虚拟时尚产业将快速发展。

虚拟人之所以能够“破圈”成为流量密码,是因为其同时具备了近人的外表以及高度交互能力,符合人们对于近未来科技成就的幻想。未来虚拟人或将成为打破现实和虚拟世界边界的主力军,并被更广泛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悦文)

链接 〉〉〉

“虚拟人+”如何撑起千亿市场

虚拟数字人应用领域已走向多元化发展,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虚拟人带动产业市场规模达1074.9亿元。

在画面呈现方式日渐成熟的的基础下,叠加5G、算力、AI等技术能力的提升,虚拟人落地场景日渐丰富,不再限于影视、动画于人物建模、CG等方面在虚拟形象塑造的应用,还在社交、游戏、办公等场景实现了真实人类虚拟化身的身份职能,并逐渐于直播电商、偶像造星、陪伴服务等AI虚拟数字人领域实现商业变现。

虚拟人+传媒

以虚拟主播为代表传媒行业应用很好地满足了媒体传播领域对内容生成方面的业务需求,成为了融媒体时代的传媒利器。

如今,虚拟新闻主播和虚拟主持人已经走向高拟人化和高智能化,在AI系统支持下,不仅能通过文本输入实现声音加画面的同步输出,而且形象写实,可根据不同场景选择姿态、动作、服装等,带给观众良好的审美体验。在实时渲染技术加持下,虚拟主持人能参与进节目录制或直播中,完成实时互动。在2019年央视网络春晚舞台上,以撒贝宁为原型制作的AI虚拟主持人“小小撒”首次上岗。这也是国内第一次主持人和自己的虚拟孪生数字人共同主持大规模的国家级文化活动。

虚拟人+金融

虚拟数字人能够有效助力金融机构实现降本增效,各大金融巨头争相布局“数字员工”,运用金融科技应对市场竞争成为金融行业发展共识。以科技为核心的竞争导向,也让金融机构信息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

虚拟数字人拥有拟人的表情动作,可进行智能对话,能够与服务类场景较多的金融行业天然结合。多家金融机构正利用虚拟数字人技术打造“数字员工”,成为了科技创新、降本增效的重要方向。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其推出的数字人银行员工,在移动终端和大屏等媒介上展现数字拟态形象,能够在产品营销讲解、金融业务办理、资讯播报、咨询问答等多个业务场景实现与用户的可视化交互,为用户带来个性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和驻留时间,真正让数字化服务“听得见”的同时也“看得见”。

虚拟人+代言

虚拟代言人通过深度洞察Z世代(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消费新需求助力品牌“破圈”。

品牌打造符合自身文化和品牌调性的虚拟形象代言人,成为与年轻人建立沟通的突破口。从屈臣氏推出首位虚拟偶像代言人屈晨曦Wilson拉进与年轻人的距离,到欧莱雅推出首位虚拟代言人“M 姐”迎合年轻人走进Z世代圈层,再到花西子推出首个品牌虚拟形象“花西子“引领国货新风尚,虚拟形象代言人正在帮助品牌迅速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注意力,助力品牌俘获更多的目标用户。

虚拟人+影视

影视是对视觉效果的要求最高且最大程度影响社会对数字人形象认知、品牌的一个领域。2019年2月在国内上映的《阿丽塔:战斗天使》是虚拟数字人技术与影视相结合的典型应用案例,剧中的女主角阿丽塔是一位完全采用数字人技术制作的角色。该电影通过采用特殊的面部捕捉仪器对真人演员人脸细节进行精准捕捉,然后将其作为电脑中虚拟角色的运动依据,使虚拟角色的动作和表情能像真人一样自然逼真。

接纳及使用虚拟形象创作等新技术,能够放大科幻创作者想象力表现的空间。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实时渲染、交互影像等新技术不断加入影视创作中,如何使用数字技术为好故事服务,并提升影视叙事和角色情感体验已成为影视行业的重要课题。(宗禾)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