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聚焦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聚焦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夯实终身发展基础、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基础性作用。顺应时代的需要,民族地区要坚持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把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开发针对性、实用性强的优质学习资源,助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使幼儿从娃娃时期打好人生底色。
民族地区幼儿园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发展现状
教师语言专业素养有待加强。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效能直接影响幼儿园国家通用语言课程实施的过程和结果。教师作为能动者,其对语言课程的能动性认识、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教学反思能力等方面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幼儿园语言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效果。通过访谈了解教师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一日活动是有难度的,特别在师幼互动的随机回应方面,不能做到用普通话积极应答或适时追问,容易错过幼儿的随机教育时机。
幼儿国家通用语言使用能力有待提升。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民族地区幼儿在普通话学习中存在发音不准确、词汇量掌握不均衡、语法使用不恰当等问题。通过积极创设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氛围和环境,探索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满足民族地区幼儿的普通话学习需求。
幼儿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资源不足。民族地区幼儿园迫切需要探索适合转型期的民族地区幼儿园所使用的课程资源,以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国家通用语言的灵活使用。基于民族地区幼儿的国家通用语言发展水平,开发和建构适用于民族地区幼儿园的园本语言课程,制定适宜的语言发展目标,创新课程内容,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幼儿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
民族地区幼儿园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发展与创新策略
明目标、定方向,做好语言教学保障。首先,凝聚共识,确立“一个目标”。确立以“全面普及和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教育”为主线,提升教师普通话育人水平,强化幼儿普通话学习和使用能力,提升幼儿口语和书面语言发展的总体目标。
其次,行政主导,健全“两个机制”。一是建立组织制度保障机制。成立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园本教研制度、教学调研制度、教师备课制度等,确保语言课程的有效实施。形成园长统筹规划、各部门领导和一线教师积极参与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二是建立语言教学保障机制。教导处全面负责幼儿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质量管理机制的基本运作。教研组基于儿童立场、儿童视角,聚焦语言教育过程,支持儿童语言发展,实施儿童本位教研。学年组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合理设计并实施有效的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活动。教师通过一日活动组织,个性化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聚焦班级观察,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与指导。
再其次,多管齐下,打造“三支队伍”。一是专家引领,聘请专家讲师团队。幼儿园语言课程研发离不开专家的指导,要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部门的支持下,邀请省内知名教育专家开展课程建设与方案编制等方面的入园指导和培训。二是领导推进,成立课程研发团队。围绕“语言课程研发”这一主线,园长、教学领导和学年主任成立“课程中心教研组”,聚焦语言课程研发的整个过程,组织理论学习,开展园本培训,探讨实践难点,交流课程实施经验,提炼研究的共性问题。三是全员参与,组建课题研究团队。借助课题研究,以学年组为单位,分为小、中、大研究团队,以《民族地区幼儿园国家通用语言课程开发与实施》为研究内容,进行实践与研究教学、开发和实施课程,并随时调控实施进程。
更观念,重革新,创新语言教育模式。根据《指南》中3—6岁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目标要求,从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角度清楚指向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的经验具备状况。在分析研究幼儿成长规律和发展特征的基础上,从“二切入”“三抓手”“四策略”着手寻找创新语言教育模式,深入推进幼儿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确定从幼儿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为幼儿语言培养切入点,提出幼儿语言“二切入”发展目标。丰富幼儿语言“三抓手”教育内容,以绘本教学、晨谈活动、语言游戏三个载体活动为抓手,在内容选择、活动设计、组织形式、编制课程资源等方面凝聚点滴成效。探索幼儿语言“四策略”教育方法,通过生活化教学策略、游戏化教学策略、互动式教学策略和渗透式教学策略,摸索适合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发展新模式,形成多样化的语言教育目标、内容和策略,为民族地区幼儿语言发展夯实基础。
抓教研,促发展,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加强普通话教研培训,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建立“1+7”线上+线下教研方式。依据教师队伍现状,不断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分层、分目标、分步骤开展民族地区教师普通话学习与运用能力培训。
“1”是幼儿园把教学诊断、教学指导和教师培训融为一体。结合幼儿园实际开展分层教研,把大教研、小教研和微教研融为一体,注重教师实践提升。第一,园部组织以“需求”为导向的大教研,针对教师的共性问题及疑难杂症对症下药,每学期自下而上征集培训需求,以“培训一次解决一个问题”为风向标,通过大教研提升教师的普通话综合素养。第二,学年组组织以“提升”为目标的小教研,学年主任引领平行班组织普通话活动,学年组集思广益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准备、实施及评价。第三,班级开展以“创新”为特色的微教研,鼓励班级教师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挑战以创编儿歌、故事录制、律动拍摄、电子绘本、视频剪辑等新模式,创新开展语言教学活动。通过“园部—学年组—个人”分层、分类教研强化反思提升,坚持“问题导向”原则,针对随时发现的不足点进行反思和研究,寻找对策并及时解决问题,时时提升教师线上、线下开展教学的能力及综合素养。同时,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平台、课程资源及专业书籍进行学习提升。
“7”是以推动研培共同体为抓手,以扩大区域交流为途径,依托延吉市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的7个园际共同体,携手开展重质量、全覆盖、共提升、同发展的联动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扎实做好提升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普通话能力及规范教育教学能力等相关培训,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抓课程,增实效,构建语言课程资源。幼儿园建立语言课程资源库,通过借鉴与生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实际设计适合各个年龄段民族地区幼儿使用的绘本资源、晨谈资源、语言游戏资源等国家通用语言课程资源,并融入民族文化资源,开发适宜的园本课程资源。
确立“二切入”语言课程目标。以提升幼儿口语和书面语言为切入点,关注幼儿整体发展需要。具体为:会说普通话,能运用合适的语言进行日常交流、表达思想见闻;喜欢阅读,愿意用图画、符号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建立“三抓手”语言课程内容。幼儿园语言课程目标应指向“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的核心领域,以晨谈活动、绘本故事、语言游戏为抓手,贴合幼儿生活选择、设计、组织课程的内容,关注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注重各领域有机整合。
一抓手是绘本教学。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绘本作为教学素材,通过分析、阅读、讲述等活动促进幼儿书面语言发展。幼儿园教研团队在绘本教学活动中形成“3+8”模式,“3”是“三环节”,即了解主线,引发兴趣;理解内容,参与表达;提升情感,延续阅读。“8”是“八流程”即为观察封面、分析角色、相关谈话、整体化阅读、多样化阅读、完整欣赏、情感提升和延伸活动。幼儿在“3+8”绘本教学模式中,丰富相关经验、体会情节内容、表达个人感想、挖掘绘本价值。
二抓手是晨谈活动。晨谈活动是幼儿入园后,幼儿和教师围绕一个中心话题,通过与同伴或成人的交流,在双向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能动地整合、内化语言交流信息,从而得到口语运用能力发展的过程。晨谈活动通过有备而谈,让幼儿“有话可说”;贴合生活,让幼儿“有话会说”;记录增色,让幼儿“有话多说”;支持策略,让幼儿“有话喜欢说”,形成晨谈四策略。使晨谈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幼儿在自然状态下习得普通话。
三抓手是语言游戏。游戏是幼儿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语言游戏包括猜谜语、绕口令、趣味识字、创编儿歌和诗歌等趣味性、游戏化的组织内容,通过看、听、说、演等形式,利用游戏化方式来增加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凸显“四策略”语言课程实施。一是游戏化教学策略。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采用模仿、表演、创设情境等游戏化教学方式,让幼儿在不同的游戏中喜欢说、愿意说、主动说国家通用语言。二是生活化教学策略。幼儿的一切活动离不开生活,语言活动组织和实施更要贴合幼儿实际,从生活入手,充分挖掘幼儿已有经验,不断积累新的生活经验。三是互动式教学策略。通过“故事大王”“童话剧表演”“魅力小主播”等互动式表现活动促进师幼之间、幼幼之间交流沟通和表达表现。四是渗透式教学策略。为幼儿创设耳濡目染的双语环境、双语读物,让幼儿在“渗透式”的环境中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民族地区幼儿园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优化民族地区教师队伍;以教师需求为导向,提升教师普通话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以幼儿发展为导向,组织多样化的语言教育方式与内容;以幼儿园发展为导向,探索适宜的语言教学资源;以民族自信为导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努力。
(作者崔文淑系吉林省延吉市新苗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兼园长,孔繁如系延吉市新苗幼儿园科研主任)(《中国民族教育》202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