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园是“安吉游戏”首批实践园,近几年依托安吉游戏的改革步伐,推动幼儿基于游戏的深度学习。...

我园是“安吉游戏”首批实践园,近几年依托安吉游戏的改革步伐,推动幼儿基于游戏的深度学习。我们以幼儿为前提,利用自然课程的形式搭建幼儿、教师及安吉游戏三者之间互动助推的桥梁,最大程度调动材料与幼儿间的互动,从而激活幼儿思维的关节点、生成“安吉游戏”项目课程,促进师幼共同发展。

一、游戏生发自然课程

(一)捕捉问题——触发课程

在自然小镇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总能带给我们无限惊喜。在沙粒王国里,孩子们似乎又有了好玩的游戏:俞越:“快,我挖好了永安溪,你去帮我装水”俞越:“水怎么变少了?”卢科廷:“水流走了”俞越:“那怎么办?”在和沙粒的互动中,孩子们兴趣盎然:水去哪儿了?水管怎么接?一支水够了吗?带着这些疑问,他们开始搜集各种解决的办法。

在游戏开展中教师关注幼儿对材料、经验的需求,看到幼儿在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根据幼儿对材料的敏感度及玩法差异,适当的调整游戏的目标和行进的方向。

(二)推进游戏——课程发展

游戏活动是一种基于幼儿内在需求的自发自主性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游戏目的。我们跟随孩子的脚步,去聆听、去观察、去解读,去探寻他们疑问—求解—论证的游戏之旅。


图1:《沙水奇遇记》课程线索图


镜头一:水去哪儿了?

在游戏中,孩子们在沙池里挖永安溪,俞越和朱原平两人合作把挖起来的沙子往外铲,当挖到了一小段后:

俞越说:“快,我挖好了永安溪,你去帮我装水”。朱原平立马找来了小水桶装水,俞越发现水怎么变少了,也加入了运水当中,可沙坑里的水越来越少了。比比说:“你看水变浅了”,“水去哪儿了?”孩子们开始讨论:“水肯定是流走,流到沙子里面去了。”

小思考:

从游戏故事中发现,沙与水的结合激发了幼儿无穷的好奇心。教师要鼓励、支持并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鼓励他们进行观察、实践、获取经验。如孩子们知道永安溪一定要有水,可是蓄水成了最大的问题,水去哪儿了?要用什么办法让水不流走?鼓励孩子们就水去哪儿的问题进行镜头回放。

镜头二:怎么把水留住?

问题的根源找到了,他们用讨论、用图画的方式去表征问题的解决方法。多多说:“我们挖了三条水道,它们都是永安溪,小朋友们可以提着水桶往里面倒水”。小鱼反驳说:“你这个方法我们试过了,不行。”为什么不行呢?老师问道。“因为沙子是一个一个的,它们之间有缝隙,水要流走的,我们可以用木板给它铺起来”,Nike说:“木板铺起来也会有缝隙的,还是塑料袋吧,包着沙子围起来,就不会流走了”,王彦雅说:“对,可以用塑料袋,铺在下面。”孩子们开始收集材料,为进行下一次游戏做准备。


  212223    

图2:怎么把水留住的解决办法



小思考:

游戏中,孩子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塑料袋是能装水、储水的。但在实践论证中,发现小小的塑料袋对于沙池里的永安溪太渺小了,“怎么在沙池中保存水”成为游戏的焦点。幼儿在解决老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着经验的积累、应用和组合,引发幼儿深入探究。

(三)多维探究——深度学习

当幼儿在游戏自然课程中触发了深度学习,教师应及时跟进记录;当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适时地进行引导从而拓展幼儿的兴趣点、拓宽幼儿的思维。

镜头三:用什么材料来引水?

继上次的游戏,孩子们多次失败后,开始尝试用PVC管,发现PVC管的转换口是固定的,没有办法转换想要的形状,几次尝试用水桶注水后,发现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最终的解决。

敉朵说:“要不我们全班小朋友用水桶装水倒进永安溪”;涵涵说:“可以用洒水车装水”;小孙说:“我看到小赞拿了竹片,我们可以用长竹片把水流下来。”……孩子们在讨论中,各抒己见,于是孩子们开始引水行动。


2425

图3:引水失败后再次想办法

看到孩子们自发地讨论,我们要聆听孩子的想法,支持和尊重孩子们的探究,鼓励孩子们去思考、去发现,去行动,从而建构属于幼儿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竹水管怎么接?

比比说:“把竹水管放到水龙头,水龙头的水就可以流下来了。”越越说:“可以直接放在水槽了,水往竹水管流。”浩浩说:“用很多的竹水管,一根一根接,水就可以流到很远的。”

孩子们通过三次探索,讨论、验证,从惊喜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正当孩子们为成功欢呼雀跃时,小孙和俞越随手放掉竹片想去看下永安溪的储水,结果,竹片断了落地,水流断了,怎么办?怎么连接竹片?带着问题,开始重新讨论、记录、尝试着解决。

竹片怎么固定?

比比:“水从高往低处流,竹片要对准水龙头,一个接着一个。”小雅:“可以在竹片下面把轮胎叠起来,竹片就可以连起来了”。多多:“一半的竹片可以用积木来顶住”……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猜想是开始引水行动,竹片一个连接一个,高竹片放在低竹片上面。


262728

图4:竹片固定的方法

小思考:

解放双手,孩子们利用已有的材料解决了用手连接竹水管,水龙头的水终于可以引流到永安溪了,永安溪也能蓄水了。当孩子们通过实践获得成功,从他们兴奋的表情,教师感受到了孩子们内驱的学习欲望。

镜头四:一支水够了吗?

随着永安溪的延伸,孩子们发现一支水满足不了永安溪的蓄水量。于是,孩子们就开始计划怎么让水引流得更快。“一边用竹水管,一边用水桶提”;“如果下大雨就好了,这样永安溪直接就有水了”“沙池有三个水龙头,每个水龙头都接上竹片就会更快了”尝试后幼儿发现永安溪的的水变多了!

515253

图5:孩子们为永安溪蓄水量想的办法

小思考:

从一支水引流到三支水的引流,对于孩子们来说一种突破。其实,多支水的引流是探索活动中的一小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更希望的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在发现问题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四)游戏评价——完善课程

持续性评价是深度学习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要关注幼儿学科核心素养是否有提高、提高了多少,包括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行为等方面。因此,我们更关注幼儿的自主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通过游戏过程事件发展记录评价表对幼儿某一次游戏行为进行分析,通过自主户外游戏整体性评价表对幼儿一个阶段的发展分析评价。

二、课程助推游戏发展

教师根据幼儿感兴趣的安吉游戏开展自然项目,如《前进吧!滚筒》、《我有一把梯子》、《沙水奇遇记》、《我的游戏我做主》等,我们发现在自然课程的导引下,使安吉游戏更具有宽度和深度。

(一)借力课程支点 打开游戏新视角

自然项目开发立足于自然、研究、开放的视角,遵循自然真实的课程情境,多元观察的课程视角,开放灵活的课程平台,动态研究的课程推进来进行研究。教师通过对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幼儿游戏行为分析、幼儿一个周期内游戏发展的变化等细节进行记录与反思,从而更深入和准确地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和能力,以此提高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活跃度和探索欲,从中寻找打开游戏新视角的契机。

(二)生成课程路径 促成游戏深度玩

对幼儿来说,在游戏中深度学习的发生不仅体现在其解决问题、知识建构的过程,更是其多感官、多维度参与的过程。幼儿的游戏项目开展中需要在同伴互动、讨论交流的“群体情景”中展开,在讨论中彼此交流和澄清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有助于儿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的思想碰撞和认知冲突,有助于学习活动走向深入。在通过一次次的观察、追随幼儿游戏后,教师将幼儿的深度学习过程与课程路径相互融合、相互支撑,从而推进安吉游戏的深度发展。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