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国新办举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游森表示,教育部将开展中小学生网络沉迷防治,督促各地各校严格落实学生手机“有限进入校园、严禁进入课堂”的相关管理要求;指导各地各校持续巩固“双减”工作,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加强各类学生艺术、体育、科技社团建设,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青少年读书行动,组织开展适宜中小学生的研学实践活动。


图片来源:国新网(徐想 摄)

  游森介绍,互联网给孩子们带来了各种便利,同时由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性,也带来了与现实生活不一样的困扰和风险。教育部将根据《条例》的要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进一步指导督促各地各校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要求,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会同国家网信部门研究制定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测评指标。立足课堂育人主渠道,落实中小学思政(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等课程要求,推动网络素养与相关课程有机融合。继续开展“网络文明进校园”等教育活动,发挥学校法治副校长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文明网络意识,养成依法上网的好习惯。

  二是提升网络安全风险的防范能力。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全国网信普法进校园等活动,指导各地以预防网络沉迷、防诈骗等为重点,对中小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安全专题教育。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网络安全”专栏,不断丰富网络安全教育线上资源,着力提升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三是开展中小学生网络沉迷防治。指导督促各地各校从严从细抓好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各项工作落实。重视学生手机及电子产品的管理,督促各地各校严格落实学生手机“有限进入校园、严禁进入课堂”的相关管理要求。指导各地各校持续巩固“双减”工作,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加强各类学生艺术、体育、科技社团建设,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青少年读书行动,组织开展适宜中小学生的研学实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更多亲近社会和自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和健全人格。

  四是形成网络环境综合治理合力。强化家校协同育人,指导各地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各类互联网领域的专项治理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

原标题:教育部:督促学校严格落实学生手机“有限进入校园、严禁进入课堂”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教育信息网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