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英山县推进融合型教联体建设——
城乡携手让“空心”校重获新生
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胡连江 尚紫荆
针对义务教育农村弱、城市挤、大班额的问题,如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效提升办学质量与效益?走进大别山南麓的英山县,一张张高分答卷展现在记者眼前。
自从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教联体”战略部署以来,湖北省英山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将融合型教联体建设纳入强县工程,融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高位落实教联体建设工作。目前,该县11个教联体全部挂牌并运转,先后完成了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等相关工作。
“今秋学校报名人数达到了240多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倍。”见到记者来访,英山县实验小学坡儿垴校区执行校长查定兴难掩兴奋。
坡儿垴校区原本是英山县温泉镇的一所完全小学,地处城郊相接处,在英山实小和白石坳小学两所优质校的夹击下“艰难求生”——片区内学生不断进城读书,学生数量锐减,一度濒临撤并。
如何让这样一所“空心”学校重获“新生”?
今年7月1日,英山县教联体学校全部揭牌。本着“共建、共赢、共享”的原则,根据地域分布特点,该县以城区优质学校为核心,打破城乡教育壁垒,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城郊融合”等手段,分别融合3至5所乡村学校,组建了11个教联体。
便利的交通、优美的校园环境,加上百年名校实验小学的支持,新学期坡儿垴校区仅一年级报名人数就达到80人。更让人欣喜的是,还有60多名其他年级学生回流。
王宇滔就是回流学生中的一位。一至三年级他一直在英山县实验小学读书。得知新学期实行教联体改革,王宇滔的父母决定将他转回坡儿垴校区。“现在的王宇滔,学习变得更加主动,上课也能大胆举手回答问题了。”王宇滔妈妈笑着说。
“通过教联体一体化办学,既缓解了城区学生入学压力,又能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名校资源,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英山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姜意安表示。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联体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只有实现城乡区域内师资均衡,才能让家长吃下“定心丸”。
为释放教育新活力,英山县教育局积极探索教师轮岗制度,让优秀教师流动起来,通过合理分配教师资源,把重点学校的教师派到薄弱学校任教,让薄弱学校的教师到区域内重点学校跟岗学习,促进教联体学校师资双向交流。
教联体成立后,该县3300多名教师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培训、统一考核。全县教师交流轮岗共计280人,其中骨干教师70人。城区核心学校到农村支教110人,其中骨干教师40人,教师专任化、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
“激活整个教联体的功能,需要发挥好核心校的示范作用,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政教、安全、教学等各条线的中层干部活力,理顺教联体管理体制机制。”英山县实验小学教联体党委书记周文革说。
“融合型教联体建设不是一个学校的‘单打独斗’,而是所有学校在一起‘抱团取暖’,在经验交流中碰撞创新的火花。”姜意安表示,目前各教联体已经完成挂牌,想要达到质量整体提升,还必须在体制机制上深度创新,激发教联体建设产生质的变化。
[ 责编:田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