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梦想的征途召唤追梦人再启新程。未来网推出【“未来”看未来】系列评论,听听奋斗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青年,讲述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的故事,鼓舞激励更多青少年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

  忙完在西安国际港务区一上午的拍摄,就近吃上一碗用哈萨克斯坦面粉和食用油制作的“丝路特色”凉皮或者“biangbiang面”,别提有多爽咧!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中欧班列(西安)驰而不息,满载货物从西安出发驶向中亚+西欧而后又满载而归,成为陕西乃至中国对外开放的生动样本,书写了不少民心相通共谋发展的友好佳话。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的一名90后宣传工作者,十年来,我几乎整天都“泡”在西安国际港站,和小伙伴们一起走过这里的每条线路、每处道岔,见过每个时间节点的作业组织,陪伴过中欧班列(西安)每次节点的发车。由我参与创作的一篇篇稿件、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记录着西安国际港站的不断成长,也记录着中欧班列这支“钢铁驼队”的飞速发展,更记录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铁路人的烟火生活和动人故事。

  自2013年11月28日首列中欧班列(西安)从这里始发开行,我亲眼目睹这个只有7条线路的四等小站,经历多次站改、能力提升、扩能改造,完成南货场、北物流区域功能定位,实现从坐等收货、上门营销到引企入驻“三级跳”。曾经的“新筑站”变成了如今的西安国际港站,成为拥有59条线路站场规模的一等站,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国际物流枢纽中心站。从这里始发的中欧班列,从初期每周保两列进三列,发展到如今每日都有十多列班列开行。西安由此成为全国中欧班列开行城市中,首个年度开行量突破4600列的城市,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持续保持全国前列,货品种类涵盖生产生活全部。

  我现在还清晰记得,2016年,铁路干部职工拿着宣传单,走进西安等周边地区企业,宣传班列优势,引流上量营销货源。货源以陕西本土为主,国外线路仅办理始发业务。同年3月,首列回程班列驶入西安国际港站,“陆路联运”真正实现了有来有往。如今,始发返程班列成为常态,国外线路实现欧亚地区主要货源地全覆盖,国内集结线路可直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国内主要货源地,带动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融线位、仓储、加工、配送为一体的铁路现代化物流基地建设正稳步推进。

  不断见证西安国际港站、中欧班列的高光时刻、累累硕果,我也逐渐褪去初出茅庐的青涩,成长为懂策划、善拍摄、能采访、会写作的宣传“老兵”,也带动了很多人一起讲好共建“一带一路”的故事、讲好中国对外开放的故事。

  新闻宣传工作讲究时效性,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忙到废寝忘食。深夜码字、通宵剪辑、早起拍摄都是常有的事儿,但我们以此为乐并乐此不疲。为积累中欧班列发车时不同角度的素材,我们曾提前在周边地区探点,估算不远处高架桥动车的通过时间,完美拍摄到“复兴号”与中欧班列的同框画面;为采集伴随着朝阳首趟班列驶出的延时画面,我们曾凌晨4点前往拍摄地点坚守,相机屏幕都冻得起了霜,但日出的那刻阳光洒落四方,我们感觉自己的心也很滚烫。有一年腊月寒冬的夜晚,为了拍摄一期“新春走基层”专题片,我们忍着刺骨的寒风和冰雨,拿着手持式相机、打好补光灯,一拍就是6天5晚。也想过做好遮风挡雨防护措施,但穿上雨衣不方便爬上爬下、无法及时跟随被拍摄对象的工作节奏,打着雨伞在夜晚的调车场上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就这样,我们交替冒雨拍摄,收集了大约500G的视频素材。时长5分05秒的高质量成片最终成功在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十分激动、无比满足。

  那期节目让很多人认识了西安国际港站的调车长姚良和他的连接员同事们,“中欧班列的‘组装师’”这一特殊群体也逐渐被更多人熟知。事实上,这些年来,我欣喜地发现,奋战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各个领域的铁路小伙伴们,已经能够越来越熟练地、自信地讲述自己的工作内容、经验成就、情感共鸣、未来畅想……但我相信,不管是曾经只会用“班列的开行,关乎铁路形象、国家形象,安全不能出一点差错”“作为新工,初次接触中欧班列,但我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岗位”这样简单的句子来笨拙地表达自己干好工作的决心,还是近年来已先后有70后、80后、90后、00后四代人走进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平台、参加各类活动,以各自不同的视角来展现陪伴中欧班列、西安国际港站一同成长进步的故事,大家的长远目标都是一致的:以饱满的奋斗激情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如今,走进西安国际港站,灯火通明、车水马龙,叠落的集装箱放满南货场,十几台龙门吊昼夜不停地进行装卸分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中欧班列(西安)这支“钢铁驼队”,早已成为中欧经贸往来中不可或缺的载体,不仅带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及合作,也为沿线民众搭建起了友好交流的桥梁,为中国对外开放与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站在熟悉的西安国际港站,回想过去十年这里发生的沧桑巨变,我感到由衷的骄傲。未来,我将继续信心百倍地坚守在自己的铁路岗位上,不忘“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以青春的智慧和昂扬的精神,继续书写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伟大事业的崭新诗篇。

  文字整理:姚凌

  讲述人:钟翰林,90后,曾任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西站党委办公室干事,长期从事铁路宣传工作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支持项目)

[ 责编:张倩 ]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