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10日电 (记者 吴侃徐文欣)第一届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实践大赛9日收官,在4天时间里,百余名获奖选手代表齐聚北京,开展中华文明体验之旅。多位华裔青少年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他们在活动中收获满满,体味了民乐的魅力、感受了诗词的美好、探寻了书画的文脉。
活动第一天,华裔青少年们走进中国国家大剧院,上了一堂民乐体验课。获得本届大赛民乐演奏类青少组银奖的韩国华裔女孩安秀炫在体验课上拿起二胡,演奏了一曲《赛马》。她告诉记者:“我很喜欢中国传统乐器,尤其是二胡,二胡的音色独特、婉转动人,我学习二胡多年,最拿手的曲目就是《赛马》和《战马奔腾》,未来我会坚持练习,希望有机会能在舞台上演奏。”
8月7日,华裔青少年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上了一堂民乐体验课。 中新社记者 李太源 摄
来自泰国的陈语嫣最喜欢的乐器是笛子,她说:“在泰国很难挑选到一支好的笛子,所以这次来中国,我专门买了笛子带回家,准备吹奏给在泰国的朋友听。”马来西亚华裔女孩张凯宣说:“我念中学时,学校有一个民乐团,我在民乐团里演奏琵琶,那时每逢春节我们都会演奏《喜洋洋》,这次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听到专业演员们演奏这一曲目,感到非常亲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马来西亚华裔青年罗苡岂在参观颐和园时吟诵起李清照的《如梦令》。为了参观颐和园的行程,罗苡岂做了精心准备,她头梳传统盘发,身着红色马面裙,和记者讲述她与中国古诗词的故事。
罗苡岂在马来西亚读华文学校,她说:“我们的课本里有不少中国的古诗词,但这些古诗词的释义往往都比较粗略,让我们很难有深刻的理解,这次来到中国,诗词中呈现的场景出现在了我眼前,这让我能更好地理解这些中华文化瑰宝。”
8月9日,海外华裔青少年们在颐和园游览。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摄
在参观清华大学的过程中,来自巴基斯坦的何佳伊在荷塘边朗诵出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本届大赛中,她以一幅书法作品《早发白帝城》获得书法类少儿组的银奖。她说:“我非常喜欢中国的古诗文,平时在家我也常常诵读古诗文,古诗文典雅的韵律、悠长的意蕴让我为之着迷。”
“我对中国的古诗词也有浓厚兴趣,有时候我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妈妈都会详细地解释给我听。”来自澳大利亚的范嘉霖说,他在古诗词中看到了大自然的美,读到了亲情友情的珍贵,感受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
在8月9日举行的第一届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实践大赛颁奖典礼上,一幅书画长卷在舞台上缓缓展开,长卷上展示的是书法类和绘画类比赛中获奖选手的作品,《山居图》《松林问道》《菊香图》等作品体现了选手们深厚的书画功底。
8月9日,第一届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实践大赛颁奖典礼举行,海外华裔青少年们在书画长卷上签名。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陈福健是国画类青少组铜奖获得者,他告诉记者:“我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学习中国国画,在参加此次大赛之前,我已经很久没有提笔画画了,在这次研学中,我以画会友,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喜欢中国国画的朋友们,我们互相留下联系方式,回到印尼我将再次拿起画笔,创作出更多的作品和他们分享。”
范嘉霖获得了本届大赛书法类少儿组金奖,他说:“我爸爸是个书法爱好者,他常说书法是最简洁最丰富的艺术,我和哥哥从小就跟着爸爸练习书法,在我家里有专门的书法练习室,书法讲究字法、笔法、墨法和章法,我现在主要在练习隶书,临摹《张迁碑》,以后我也会坚持学习书法,继续探索书法的魅力。”
[ 责编:董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