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强化专业综合改革 助力卓越教师培养

  董翠香

  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新要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新使命,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依托学校国内先进、国际影响较大的“教育学科群”,借助学院的学科综合实力和国家教学团队,以培养卓越体育教师为目标,不断推进体育教育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探索,形成了理念先进、体系科学、内容完整、效果显著、便于操作、适宜推广的卓越体育教师培养体系,成为全国体育教育领域首个且仅有的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三级认证的单位,入选了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推进理论探索 构建卓越体育教师培养体系

  确立“四大转变”人才培养理念。积极响应落实党和国家要求,借鉴世界一流体育教育专业先进经验,基于学校定位,提出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师应从“教书匠”向“育人者”转变、从“体育专业者”向“综合素质者”转变、从“体育教学型”向“体育教研型”转变、从“体育教师”向“体育与健康教师”转变。“四大转变”旨在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卓越体育教师,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构建“三个产出”培养目标体系。根据《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要求,践行《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理念,在新修订的培养目标上强调“一践行三学会”和“培养创新型卓越体育教师”,以此形成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三个产出的培养目标体系,旨在把学生培养成明于师德、精于教学、善于育人、敏于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卓越体育教师。

  重构“卓越育人”课程体系。在学校卓越育人理念指导下,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创建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教师教育四大板块课程体系,加强培养学生批判和创新思维能力、拓展国际视野等方面课程的建设;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发展,特别强调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师德和师能共同发展;借助国家一流课程和精品课程等,优化课程与教材建设,倡导讨论式、提问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为实现“四大转变”奠定课程基础。

  丰富实践举措形成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营造卓越育人文化氛围。开设通识教育经典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共产党宣言》《道德经》《量子史话》《几何原本》等,实现全面发展;定期邀请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名师开展“卓越教师与教育情怀”系列讲座,增强学生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定期举行杰出校友座谈会,树立学习榜样;开设暑期国际课程,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建立“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与上海市和深圳市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等用人单位联合,建立了责权明晰、稳定协调、合作共赢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用人单位“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保证教育见习、实习、研习等教育实践环节环环相扣、有机结合;此外,利用学校与学科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实践平台,如美国的密歇根大学、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教育实习基地以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暑期交流项目等。

  丰富完善养成教育体系。制定以第二课堂为主的养成教育方案,通过人才学校、季浏名师大讲堂、学术讲座、国际化课堂研讨、创新创业孵化训练营、沉浸式课题研究等多种渠道开展形式与内容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习得和能力培养,全面强化学生的“知、情、意、行”等素养,为成长为未来卓越体育教师奠定能力基础。

  构建多元课程评价体系。采用校内外专家、在校教师和学生、毕业生、用人单位负责人及利益相关方等多方参与的方式,对课程体系合理性和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定期评价,获取改进建议,并根据评价结果对评价体系进行修订,从而形成课程评价体系的持续改进机制。

  建立三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监控”的校、院、专业三级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内部监控与外部评价,形成了“标准制定—执行落实—检查评估—分析反馈—改进完善”的持续改进机制,确保“四大转变”人才培养理念的落实。其中,内部监控包括常规监控(教学检查、领导听课、在线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学生评教、毕业生评教、学生信息反馈、试卷检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师范生实习远程管理平台、学业预警、学业论文检查)与专项监控(“三位一体”教师教学质量评定、校内专业评估),外部评价包括专业认证、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调研及本科教学质量信息公开。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体育教育系主任 董翠香)

[ 责编:董大正 ]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