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学院音乐学专业
创新实践“以团建班”人才培养模式
刘娅 张南红 丁君南
“以团建班”教学成果展示——民族管弦乐专场
“以团建班”教学成果展示——合唱音乐会
昆明城市学院(原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于2000年获准成立,2001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2014年成为云南省首批“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7年被列为“云南省首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单位”,2021年完成转设。
昆明城市学院音乐学专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于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需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更新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教学评价方法等,形成了全国首个“以团建班”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特色化发展道路。
“以团建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和国家明确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文化内涵及实践要求,作出关于学校美育工作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推动学校美育跨越式发展。2020年10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印发,提出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
为了响应关于加强学校美育建设的要求,云南省出台配套政策,指出“开足开齐美育课程,加强美育师资配备”,推进云南省学校美育建设,强化美育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云南省学校美育改革不断深化,地方发展建设中急需大量文化底蕴与艺术修养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强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今年6月,中小学艺术(音乐、美术)学科教师被列入《2023年度云南省基础教育紧缺急需人才目录》。
新时代美育改革为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变革机遇。学校音乐学专业增强责任意识,瞄准地方发展建设需求培育“可用之人”。
“以团建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历程
昆明城市学院(原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建校23年以来,不断深化内涵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学校目前是国家教育部门中考美育改革课题主持单位、云南省乐团师资培养基地、云南省大中小学艺术展演承办单位、云南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定向帮扶高校。
音乐学专业创建于2003年,目前已有20年办学经验。2014年起,音乐学专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在全国学校美育工作领域的重大决策部署,基于云南省中小学音乐教师人才缺口,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从事音乐教学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音乐人才。2018年起,通过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评价方法、打造师资队伍探索形成适应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的“以团建班”人才培养模式。
“以团建班”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把每个年级的行政班级分为民乐团、管乐团、合唱团、流行乐团,代替传统班级分班制,通过课程体系、评价方式等系列改革,培养学生“重协作、能排练、善演出、会教学”四维一体的能力,解决了乐团排练参与面小、练习时间短、演出实践机会少的问题。做到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
“以团建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音乐学专业按照普通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以团建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国家基础音乐教育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组织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从事乐团指导、排练、演出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音乐人才。
(二)构建“4+9”课程体系
随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落地实施,义务教育学段音乐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更新。学校音乐学专业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构建“4个平台+9个模块”,即搭建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和教育教学实践平台,开设思政类、语言类、身心健康类、人文素养类、公共艺术类、学科基础类、专业核心类、实习实践类、交叉学科创新类9个模块,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具有高尚的师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音乐专业素养、优秀的音乐教学能力和综合育人、专业持续发展与自我更新学习能力,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及终身学习意识、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研究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三)数字化赋能教学评价改革
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在日常训练中,使用自主研发的“数字化乐团训练”APP,提高学生课后练习效率,为过程性学习的评价提供数据依据。通过分析学生每天训练音准节奏的准确度、乐曲的完成度、训练时长等量化数据,实时反馈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让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学情,灵活调整教学方案。
(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学校聘请行业导师与知名教授,组建了一支由歌唱家、指挥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专家等构成的教学指导团队,为“以团建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引领方向。
建立名师工作室,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实现名师引领、团队合作、资源共享;定期开展“名师课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为“以团建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师生成长保障。
“以团建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成果
(一)助力学科专业发展
音乐学专业“以团建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提高了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相关实践探索为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范式,助力音乐学专业发展。长期以来,音乐教育都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音乐学专业的主修方向之一。
(二)做好社会服务落地
围绕云南省社会需求,音乐学专业“以团建班”师生通过服务云南省大中小学美育教学实践,履行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第一,将专业实践教学与“美育浸润”计划实施深度融合。2017年起,师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中小学开展管乐团教学实践,从此云南省中小学管乐团有了“0”的突破。截至目前,共指导昆明市58所中小学成立学生乐团,实现了所有学校教学标准化、数字化目标。2023年指导的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均获得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一等奖。
第二,推进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课程思政建设。2017年以来,组织承办面向云南省大中小学的大型音乐展演活动10余场;师生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团,进入昆明13所高校演出,观看人数累计1.5万。创建云南省大中小学生线上美育展演平台,在服务云南省大中小学美育建设的同时提高师生专业能力。
第三,开展大中小学美育师资培训,服务地方学校美育建设。承办“名师大讲坛”,开设面向云南省中小学师生的美育教育线上讲座3场,听众累计130万人次。开展音乐学专业大中小学美育师资的线下培训,推动云南省美育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年获云南省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云南省艺术教育研究中心”。这是云南省首个艺术教育研究中心。该中心依托学校在美育、艺术专业教育中的教学积累,加大对美育与艺术教育的研究力度,实现相关领域的学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同时,承担部分省级美育教学教研及展演、培训工作,为云南省美育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三)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音乐学专业近三年毕业生总计656人,就业率达98.2%。首届“以团建班”毕业生(2022届)专业对口率达90%,其中78%的学生留在云南省,服务云南省美育建设。近年来,学生升学率和升学质量逐步提高,毕业生考取了加拿大卡普顿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意大利佩鲁贾音乐学院、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日本东邦大学和我国的香港城市大学、沈阳音乐学院、西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
2023年5月8日至11日,2023届音乐学“以团建班”毕业音乐会顺利在云南省大剧院举办。“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云南网、《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累计报道11次。“以团建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得学界、业界、社会媒体大量好评。
通过实施“以团建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音乐学专业累计获批国家课题项目7项、省级课题项目4项,获国家表彰及奖励14项、省级表彰及奖励32项;教师发表论文56篇,出版教材专著8部,获批省级一流课程1门;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演出活动30余场,在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平台发布原创音乐作品100余首,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各类比赛中获国家奖项14项、省级奖项20余项,获省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上获批国家项目2项、省级重点扶持项目2项。
2020年,音乐教育专业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1年,学校依托音乐学专业建设基础成功申报该专业,成为云南省仅有的获批院校,即将于2023年9月开始招生。“以团建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经验有效助力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范式。
(刘娅 张南红 丁君南)
[ 责编:董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