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恢复校园预约参观,并声明校园参观不收取任何费用,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平稳转段,越来越多大学开始调整管理措施,向社会人士有序开放大学校园。对此,有观点认为,大学本身就带有开放基因,随着经济社会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大学恢复向公众开放是水到渠成的事;但也有人担心,开放可能会破坏大学校园原有的宁静,对常规教学秩序和日常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国内一些知名大学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秀美的校园风光、兼容并包的校园文化,成为人们向往的打卡地。通过有序开放,允许市民游客进入,不仅彰显了大学的开放包容精神,而且有助于共享大学的各类资源,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这种开放也带热了“研学游”,使暑期文旅市场更加丰富多元。

  当然,大学校园肩负着教育、科研任务,有别于一般意义的公共空间,因此,其开放必须平衡好校内安全秩序和社会公众需求,通过精细化管理,在维护教育教学秩序、最大程度减轻对在校师生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有条不紊地开放。

  有关高校在落实既有参观预约制的基础上,还要完善相关规则,实现更加合理的开放。可根据学校安排和管理需求,避开重点教学科研区域和师生工作学习重点时间段,实现分区域、分时段开放,让游客在不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更好领略大学之“大”。

  校园开放的同时,还应加强安保措施,保障校内师生安全,保护好学校资源和知识产权。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做好安全巡察、风险隐患点重点监控、意外应急事件处置预案等。还可安排专门的导游或志愿者,为游客提供解说和服务,强化对参观者的有序引导和管理。

  校方还应及时将已确立的管理制度公之于众,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联合周边单位,不断优化调整相关制度,让校园开放既彰显民生善意,又体现科学管理。此外,广大市民游客也要自觉遵守大学的管理规定,文明有序参观。

  高校还可以校园开放为契机,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目标,探索与周边单位、地标等充分融合,建立多维度的城市文化空间,让市民游客享有更加丰富、更为充实、更高质量的文化生活。

  徐达

  (经济日报)

[ 责编:李昱莹 ]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