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体育学院为残疾人编排科学运动项目—— “体育助残” 以心育人 本报记者 高毅哲 李小伟 明明是体育教师、世界冠军,为何却找机会就坐着,坐在椅子上、床上甚至轮椅上,来回扭动上半身,比画着动作? 原来,这是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武术套路教研室党支部“体育助残”的新项目——为下肢残障群体研发一套太极拳。 对体育院校来说,如何破除专业壁垒,实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首都体育学院为残疾人编排科学运动项目——
“体育助残” 以心育人
本报记者 高毅哲 李小伟
明明是体育教师、世界冠军,为何却找机会就坐着,坐在椅子上、床上甚至轮椅上,来回扭动上半身,比画着动作?
原来,这是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武术套路教研室党支部“体育助残”的新项目——为下肢残障群体研发一套太极拳。
对体育院校来说,如何破除专业壁垒,实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办学追求?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武术套路教研室党支部通过“体育助残”,探索出体育育人的创新模式。
在一次调研中,该党支部得知,比起普通人群,残疾人在体育健身方面有着迫切需要,却又面临着巨大困难。其中,缺乏专业教练、缺乏针对残疾人特点的运动编排,是阻碍残疾人有效参与体育运动的“拦路虎”。
我国有8000多万名残疾人,为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美好,武术套路教研室党支部联合北京市西城区生命阳光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党支部共同开展“心手相牵献爱心”体育助残爱心合作项目,开始为残疾人编排科学的运动项目。
对这些专业造诣深厚的教师来说,简单的动作编排并非目标。支部青年教师芦胜男说:“我们希望,即便只能坐着打太极拳,也要让残疾人感受到太极拳的精要之处,真切获得太极拳内外兼修、深度整合的健身养生功效。”
“想让他们科学地动起来,我们先要俯下身去,感受残疾朋友的身体状态。”武术套路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张长念说。那段时间,大家齐刷刷“黏”在了椅子上,反复琢磨。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武术套路教研室精简太极拳的运动形式,提取其中关键的12种动作元素创编了坐式太极拳系列健身方法,适宜于下肢不便、老年、术后人群的健身康复。
由于缺少合适的运动项目,很多残疾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坐式太极拳一经推广,就受到残疾人的热烈欢迎,他们的身体状况普遍得到改善。今年,该活动已通过北京市肢残人协会扩大至全市范围,北京市已有数万人次受益于该项目。目前,该党支部已与天津、河北残疾人服务机构紧密商谈,进一步构建京津冀协同的“体育助残”体系。
围绕“体育助残”“残健融合”的收获不仅于此。教研室党支部借助火热实践,由“冠军党员”带动其他党员、教师党支部带动学生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推进党建课题研究,形成特色工作平台。同时,教研室党支部党员教师始终带领本科生和研究生深入全面参与助残工作。学生跟教师一起研发健身方法,一起开展体育教学和健身指导,一起策划选题、查阅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调查、跟踪调研、撰写报告和论文等。
“我们的研究、专业技术等能力都得到了快速提升,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李刚刚说。
“‘体育助残’项目是体育人承担社会责任、奉献大爱的生动实践。”首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何明介绍,学校不断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高质量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健全完善以“以体育人”为鲜明特色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将冠军精神、服务国家队经验、奥运精神等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以“体育+爱国主义、文化传播、公益服务”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形成多渠道、多载体、全要素的体育育人培养过程,引导青年学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责编:董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