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编者按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世界。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皆由劳动所创造。劳动也塑造了我们自身,通过劳动,我们寻找人生的方向和意义,体尝创造的愉悦和果实的甘甜。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劳动?工作作为一种社会性的角色分配,它与劳动之间是什么关系?工作=劳动吗? 近日,中国教育在线就青年人关心的一系列问题,采访了著名人文学者、作家、复旦大学中...
编者按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世界。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皆由劳动所创造。劳动也塑造了我们自身,通过劳动,我们寻找人生的方向和意义,体尝创造的愉悦和果实的甘甜。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劳动?工作作为一种社会性的角色分配,它与劳动之间是什么关系?工作=劳动吗?
近日,中国教育在线就青年人关心的一系列问题,采访了著名人文学者、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梁老师是如何理解“劳动”的,以及他是怎么看待“劳动与工作”,“劳动与爱情”之间的关系。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camelboy#163.com联系,会在24小时内删除。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