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最近几天,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陆续发布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招生简章都提到,要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教育部官网显示,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于2020年在有关高校开始实施,主要选拔有志于服...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最近几天,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陆续发布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招生简章都提到,要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教育部官网显示,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于2020年在有关高校开始实施,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此前披露,截至2022年9月,强基计划共录取新生1.8万多人,有关高校普遍反映,强基计划确实选拔了一批优秀学生。

  来自教育一线的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对记者说:“这三年,各个试点高校选拔了一批对于基础学科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同时也在积极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比如实行小班化、导师制,探索了本研衔接的培养模式,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效果。”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历来重视基础研究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今年以来,中央提出要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源源不断地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还不够充分。明东指出,部分高中毕业生缺乏自我认知能力,面对基础学科专业选择时,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清晰认知。

  明东表示:“很多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在中学阶段对自我的认知普遍是不足的,尤其是缺乏独立辨别方向的能力。在这个阶段很难甄别强基计划里到底哪些是真正有志向的学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功利化的倾向,把强基计划当成进入心仪名校的跳板。

  熊丙奇说:“比较典型的是,有的学生没有基础学科的兴趣,为了进比较好的大学才选择强基计划,想以更低的分数进入更好的大学,所以选择了基础学科专业。”

  为了解决强基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明东建议试点高校把强基计划覆盖范围延伸至初高中,建立生源基地,开设先修课程,让真正热爱基础学科的学生更早明晰方向。

  明东说:“早着手、早选拔、早培养,这样有利于提升选材的精准度,把我们的触角尽可能早地延伸。不仅仅是选拔,在延伸的过程中也是引导,让真正有兴趣的孩子能够浮现出来,为培养基础学科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能够引导学生明确且坚定基础学科研究的志向。”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说,希望参加强基计划或有志于从事基础研究的学生,能够培养自己“坐冷板凳”的精神。

  田轩说:“确实看到很多学生不想或者中途放弃从事基础学科研究。客观上讲,做类似于基础性的研究,需要能坐穿‘冷板凳’的精神,不会受外界的干扰。专注某一个研究问题,不断地攻关,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试错,才有可能捕捉到那些瞬间的灵感,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