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从加强工作组织领导、校外培训综合治理、校内减负提质等方面重点发力,着力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
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从加强工作组织领导、校外培训综合治理、校内减负提质等方面重点发力,着力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齐抓共管体制机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把握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工作难点,持续加强工作统筹调度。建立省、市、县(市、区)三级联动,组建教育、市场监管、公安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培训机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政府为主、教育牵头、部门协同、家校联合、社会参与”的疏堵结合、齐抓共管长效机制,确保全省工作一盘棋、思想一条心、行动一个调。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专班协调力量,出台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遴选非学科类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校外培训行政执法、加强培训机构党的建设等相关配套制度文件,持续完善“1+N”政策体系,确保“双减”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编发“双减”工作动态,推送“双减”优秀实践案例、开设“名校长说‘双减’”、“学校‘双减’进行时”专栏,广泛形成社会共识、凝聚“双减”工作合力。
聚焦从严从实,提高校外培训治理能力。加强学科类培训机构治理,紧抓寒暑假、春节、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实施“对标提升”四大行动、学科类治理“回头看”、暑期“监管护苗”等举措,进一步巩固“双减”工作成效。进一步压减学科类机构,通过“严格规范关停一批、宣传引导劝离一批、暖心服务帮扶一批”等措施,确保校外培训治理有序、有力、有效。强化非学科类监管,制定非学科类机构预收费监管、准入审核等文件,从机构资质审查、预收费资金监管、收费行为规范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规范非学科类机构管理。开展全省培训机构材料和从业人员专项排查,及时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矛盾隐患。围绕“退费难”问题,建立问题线索交办转办机制和风险“出清”机制,指导各地采取课程转换、打折兑付、司法部门立案审查等举措,进一步维护家长合法权益。
坚持立德树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课后服务提质扩面,开展全省中小学生“亲轻寒假”和“多彩暑假”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假期生活,累计参与学生49.8万人次。印发《关于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区域、学校双层遴选机制,全省2380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经遴选列入进校服务“白名单”,配齐配强课后拓展服务师资力量。整合群团组织资源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资源库,包括各类群团资源5631个、活动基地4625家、巡讲专家2445人,服务学生、家长600余万人次,进一步提升校外优质资源供给。合理压减作业时长,制定《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10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上线“作业晒评台”应用,形成“教师晒、家长评、教研员核”的家校作业协同管理体系,不断规范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质量。持续改进教学管理,推进“改进学校教学管理”试点项目,确定23个市、县(市、区)为项目试点地区,指导学校落实教学常规、改进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等,确保教师按课程标准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出台《关于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探索建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评价体系,完善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相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着力破解唯分数、唯升学等不良评价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强化数字赋能,助力监管服务提质增效。依托“教育大脑”工程,迭代升级“浙江校外培训”应用,谋划打造六大应用场景;建立“1舱+1库+1图+N表”主体架构,构建“省级集成、市县运用、多方联通”管理服务体系;对接“浙里托管”和群团助力“双减”应用,打造“浙江‘双减’在线”一体化平台。开发“浙里问学”免费在线答疑服务应用系统,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作业微课、名师导学、名师答疑、个别答疑等服务,上线5034个作业微课视频,作业微课播放累计393.7万次,形成“培训监管一屏统览”“课后服务一站提供”“预收学费一户专管”“风险防控一体联动”立体化智慧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