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山东大学科技考古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是继2016年荣获教育部“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之后,学校考古学科再次获批教育部重点科研平台。 ...
近日,山东大学科技考古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是继2016年荣获教育部“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之后,学校考古学科再次获批教育部重点科研平台。
山东大学考古学科以田野考古为立足之本,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国际化建设,近二十年来在以聚落考古为导向的学科转型中起到先锋引领作用,在人类起源与演化、环境与资源、技术与经济、聚落与社会和文物保护技术等方向上形成优势,成绩斐然。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camelboy#163.com联系,会在24小时内删除。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