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原党委副书记、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陆大䋮教授,因病于2023年2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古稀师弱冠,一生居其厚以修己,果然谦谦君子;鲐背续知命,几度演随机为育人,无愧赫赫先生...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原党委副书记、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陆大䋮教授,因病于2023年2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鲐背续知命,几度演随机为育人,无愧赫赫先生。
陆大䋮教授生平
陆大䋮教授 1928 年 3 月 16 日出生于江苏太仓城厢镇。1932 年至 1945 年先后就读于江苏太仓城中小学、江苏太仓中学和上海沪新中学(上海中学)。1946 年至1950 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机系,1949 年 7 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学生团支部组委,1950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 年 8 月毕业后在清华大学电机系任助教并担任教师团支部书记;1952 年 8 月院系调整,调入清华大学教务处教学研究所任副科长;1956 年 7 月调入无线电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原名),任讲师,电视教研组副主任;1961 年 3 月晋升为副教授(成为清华大学“108 将”之一);1958 年至 1966 年任无线电电子学系(电子工程系原名)雷达教研组主任;1959 年至 1966 年任无线电电子学系党总支副书记,校党委候补委员、校党委委员;1960年至 1966 年任副系主任;1958 年至 1966 年被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1959 年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1963 年参加全国科协学会工作会议及电子等六个学会学术会议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9 年赴四川绵阳,参加分校建设,1972 年至 1978 年担任绵阳分校党委副书记和革委会副主任;1979 年至 1987 年任无线电电子学系副主任,其间兼任微波工程与天线教研组主任。1983 年 5 月晋升为教授;1988 年 12 月被聘为清华大学第三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并兼任无线电电子学及通讯工程分委员会主席;1992 年 10 月起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 年退休。
陆大䋮教授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创建者之一,长期作为系核心领导成员,对电子工程系的学科及教学规划建设、学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陆大䋮教授 1956 年 7 月至 1958 年 7 月任无线电工程系电视教研组副主任,主讲电视原理课程,并与广播器材厂共同研制电视设备,参加了 1958 年在天安门试播的我国第一台电视设备的研制工作。1958 年,无线电电子学系设立“雷达教研组”,陆大䋮教授任教研组主任。教研组承担了中央气象局气象雷达的研制任务,在陆大䋮等人的领导下于 1959 年夏完成样机研制,后定名为 701 测风雷达,广泛应用于气象领域。此后,雷达教研组不断发展壮大,到文革前取得了动目标显示雷达、射电望远镜、固态参量放大器、雷达数据录取等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陆大䋮教授 1960 年至 1966 年任副系主任,负责全系的科研工作。1962 年,他参与了我系与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共同组建的“无线电电子学研究室”的创建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在该研究室的支持下,我系的重要研究课题纳入国防科研的重大项目,在微波功率电子学器件、雷达信号检测与自动录取、参量放大器、激光器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国防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恢复工作以后,陆大䋮教授全面负责四川绵阳分校的教学科研和生产的规划和建设,他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为把分校建设成高水平的科研教学基地,在学科布局时注意应用信息系统与关键元器件并重,重视新兴学科和学科方向的建设,加强与国防科研单位的联系,利用好三线环境的优势;同时重视加工基地的建设,建设了有完整配套工艺的机加工车间、总装车间,建设了多条半导体生产线,可以生产微波半导体、双极集成电路等。分校承担了大量国家急需的科研项目,在微波数字通信、雷达的数字化技术、大功率行波管、新型激光器、新型半导体器件、真空技术等方面创造了多个国内领先的成果。为适应学科发展,新建了激光、计算机和无线电机械等新专业,为无线电系日后的快速发展打下基础。生产线的建设不仅为高质量的科研和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支持了当时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受社会欢迎的产品,为分校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在分校的领导班子里,陆大䋮教授以身作则,团结同志。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他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组织给青年教师讲课,并亲自讲授数学。他关心教师家属调动,解决大家各种困难。
1979 年,电子系从绵阳分校迁回北京,陆大䋮教授担任副系主任。为适应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挑战,他和系里其他同志一起,进行了学科发展方向的重新规划及人员调整,并兼任微波与天线教研组主任,后期参与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应用教研组的工作。陆大䋮教授负责系里的教学工作,为适应人才培养需要,对本科教学内容及方法做了重大改革,研究生教学则是从零开始建设,对教学计划与内容不断探索。经过几年的努力,电子系的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果,他和系教务科同事的工作获得了 1989 年北京市高教局教学奖。陆大䋮教授非常重视招生工作和优秀人才的选拔,并亲自担任江苏招生联络组组长。
陆大䋮教授毕生致力于信号处理与电子技术的研究与教学,是我国无线电电子学领域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他连续四届被电子工业部聘为高等学校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通讯编审小组组长,曾任全国电子学会学术及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雷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为我国无线电技术专业的教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陆大䋮教授长期主讲无线电电子学系的专业基础课程并不断进行改革探索。他将“雷达原理和体制”课程改为“雷达技术”,1966年在校内出版了以第一作者编著的《雷达技术》教材。他于 1980 年率先给研究生开出“概率论和随机过程”课程;1981 年给无线电技术专业本科生开出“随机过程”专业基础课。他严字当头,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在电子系历届学子心目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特别是陆大䋮教授的“随机过程”课程深受欢迎,他曾受邀为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等院校的兼职教授,为研究生讲授该课程。早在 1986 年,他就撰写并出版了《随机过程及其应用》,作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最早正式出版的此类教材,被多所国内高校采用,同时成为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员的常用参考书;1992 年,该教材在第二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得机械部优秀教材一等奖;2012 年该书再版;2013 年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18 年,已是 90 岁高龄的陆大䋮教授仍然壮志未已,毅然独立开始《随机过程及其应用》习题解答的编纂工作。他一丝不苟地逐题详细演算,工整地誊抄在稿纸上,并手绘了大量精美的示意图。该习题解答已于 2022 年 4 月正式出版。
陆大䋮教授施教理念科学、治学态度严谨,在培养人才方面成绩卓著,陆大䋮教授指导了 30 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其中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在雷达体制和信号统计检测方面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其中雷达自动检测恒虚警率处理算法研究获解放军总装备部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陆大䋮教授十分关注青年教师的培养,很多教师对自己成长过程中陆老师的教诲记忆犹新,是德高望重的恩师。他退休后依然非常关心系里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为系里捐赠了励教励学基金。
陆大䋮教授热爱党、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岗位上,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电子系、清华大学和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他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严谨治学、笃志践行、作风正派、待人诚恳,深受同事和学生的尊敬和爱戴。陆大䋮教授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师长,是电子系、清华大学和国家的一大损失。我们要学习陆大䋮教授的优秀品质,化悲痛为力量,奋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顶尖电子工程学科,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陆大䋮教授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