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月18日,山东高密市注沟社区的孩子们晒出自己书写的“福”字。李海涛摄■新春走基层予人温暖共赴新年刚刚过去的2022年,无疑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式现代化踏上新征程。这一年,我们一起努力,战胜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寒冬已至,春天可期。此刻,师生用爱传递温暖,以善举迎接癸卯兔年。中国农业大学为留校师生准备了精彩的迎新春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在校如在家”的暖意;江西中医药大学学生...

1月18日,山东高密市注沟社区的孩子们晒出自己书写的“福”字。    李海涛 摄

■新春走基层


予人温暖 共赴新年


   刚刚过去的2022年,无疑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式现代化踏上新征程。这一年,我们一起努力,战胜了各种困难和挑战。
   寒冬已至,春天可期。此刻,师生用爱传递温暖,以善举迎接癸卯兔年。中国农业大学为留校师生准备了精彩的迎新春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在校如在家”的暖意;江西中医药大学学生主动投身新冠病毒感染救治临床一线,为重症患者送上暖心呵护;写春联、送祝福,河北传媒学院学生将饱含真情的“文化年货”送到父老乡亲手中……
   直面人生少有之困境,总有一些东西不可被击败、无法被战胜、不能被征服,饱含人文关怀的暖心善举就是其中之一。它让我们在离别与挣扎中仍然憧憬美好,在纠结与辛酸中仍能绝地求生。正如冰心所言: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烂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但不是悲凉。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癸卯兔年即将来临,愿所有人在新的一年都能在予人温暖的同时收获温暖,大展宏“兔”,皆得所愿。(梁昱娟)


北京·致师生
   多彩团拜感受浓浓关爱情

本报见习记者 程旭 通讯员 伍越



   喜气洋洋的萌兔窗花,排列整齐的贺卡礼品,年味满满的对联剪纸……兔年春节越来越近。
   “今年是我第一次在校过春节,和在家中过年的感觉十分不同,这种经历让我感觉既新奇又兴奋。”阿布都卡哈尔·买买提依明是中国农业大学的新生,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在异地过年,并在期待中感受到了别样的幸福。
   阿布都卡哈尔所在的人文与发展学院,为留校学生特别推出了“卯兔贺岁 纳福迎新”迎新春系列活动,给不能回家的学生带来了满满的节日气氛。
   在师生们的共同装点下,学院楼窗明几净、年味十足,红色的窗花映照着大家欢笑的脸庞,高高挂起的灯笼在微风中缓缓摇曳,无不流露出节日的热烈气氛。
   小年这天一早,学院师生陆陆续续来到学院楼,参加学院为留校学生举办的新春团拜活动。师生一起写福字、剪窗花、套礼品、同祈福,在欢乐气氛中迎接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卯兔新春。
   在套圈摊位,一排排的小礼品前已站满学生,他们屏息凝神片刻,一个个塑料圈脱手而出,鼓励自己一定要“套”住幸福,“圈”住美好!在大厅的桌案旁,师生们提笔挥毫,一副副对联和一个个“福”字更加衬托出新年的气息。同时,几位巧手的学生也在旁边剪起窗花,一只只萌兔跃然而出,尽显新春喜气。
   “我今天参加了学院的新春团拜活动,感谢学院精心准备的各项活动。我希望在新的一年能顺利进入部队,报效祖国。”本科生多吉顿勒已报名参军,目前已经顺利通过体检,正在积极进行体能训练。
   本科生麦热单·依麦尔则已经是第5次在学校过年了。作为一名毕业生,他正在紧张撰写自己的毕业论文,并在为入职做准备。“虽然每年都在学校过年,但是一次比一次更感到暖心。”麦热单·依麦尔则说。
   “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可以背起行囊,去调研、去玩耍、去春游、去体验生活,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享受时光。”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在新春座谈会上,对学生们的成长寄予厚望。


江西·致患者
坚守一线展现动人医患情
本报记者 甘甜


   “周主任,我咳嗽好多了,今天能不能出院把床位让给需要的人”“你们的查房队伍又壮大了,又多了新面孔”“小汪医生,今天还扎针吗”……近日,在江西省上饶市中医院内一科,患者看着前来查房的医生们,主动寒暄起来。
   患者口中的小汪医生,是江西中医药大学研二学生汪士裕。
   随着新冠疫情变化,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人数激增,为尽可能收治更多急需住院治疗的新冠病人,上饶市中医院内一科紧急加装30多张应急床位,但医护工作人员人手紧缺的问题却难以解决。
   “因为家里有人住院,了解到医院床位和医疗资源紧张,人手不够。我有执业医生资格证且有两年临床轮转经验,在紧要关头想为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缓解些压力,便来当医疗志愿者。”汪士裕说。
   从2022年12月28日返乡后主动投身于临床一线起,汪士裕已经在上饶市中医院工作了半个多月,疫情也由感染高峰转为重症高峰。
   “重症患者机体功能弱,病情复杂多变,离不开后期护理的精心照顾。”上饶市中医院内一科主任周神龙介绍。
   拍背排痰、打针换药,汪士裕每天在医院里忙得团团转。
   68岁的桑大爷在经过5天的中西医治疗后,复查肺部CT结果显示已经基本痊愈。虽然肺部问题解决了,但桑大爷原有的胃病更严重了,食欲和睡眠都大受影响。
   面对这样的情况,汪士裕提出可以用针灸来试试。“之前只听说过神奇的针灸,这次自己切实感受到它神奇的效果,感谢小汪医生!”桑大爷说。
   “实践是最好的课堂,此次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对‘医者仁心’有了更深的体会。我的工作技术含量可能有限,是否尽心却切实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专业。”汪士裕说。


河北·致乡亲
“文化年货”传递喜庆乡情

本报记者 周洪松


   “风清气正家国好,春和景明气象新”“民安国泰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春节临近,河北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大学生返回家乡写春联、送祝福,将精心创作、饱含真情的“文化年货”送到父老乡亲手中。作为寒假课程实践活动之一,该校学子利用所学专长,开展志愿服务,受到乡亲们的欢迎与认可。
   一朝飘雪,太行山披上了银色衣衫。来到位于太行深山里的河北省易县牛岗乡台底村,2020级书法学专业学生刘梓璇等人心潮澎湃。他们首先瞻仰了当地“赵大娘,儿子来看您了”感恩碑。在感恩碑前,他们重温拥军模范赵大娘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感人事迹,同时送上对老区乡亲们的新春问候与祝福。一副副手写的突出当地红色文化的大红春联被乡亲们贴到大门上,为革命老区增添了新春红红火火的喜庆氛围,学生和老乡们脸上满是幸福。
   放寒假后,2020级书法学专业学生曾瑶返回老家湖南,来到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最早的农村支部——金家堤支部的陈列馆,向陈列馆讲解人、老党员曾献章老先生送上新春祝福。曾爷爷语重心长地为曾瑶和她的小伙伴们讲述发生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那段烽火岁月和先烈们的不朽事迹。学生们以“信仰之笔”记录下自己励志前行的青春足迹,立志要以“担当之墨”坚守初心使命。
   走进家乡、走进社区,走进地方党史馆、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为父老乡亲、老红军、老党员、一线工作人员书写春联……一个个“福”字烘托了喜庆的年味儿,一副副文辞优美的春联展现了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了才干、作出了贡献、受到了教育,在参与、展示、分享中增强了文化自信、提高了文化责任与担当。


湖南·致群众
慰问到户送出温暖温情

通讯员 唐世日 本报记者 阳锡叶



   “过年了,祝您身体健康!”1月15日上午9点,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驻小圩镇青山口村的“五联系五到户”工作人员将新年慰问品送到联系户的家里。年关将近,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103名干部职工,为600多户码市镇冯源社区、小圩镇青山口村、沱江镇思源社区的联系户送去新年礼物,让他们温暖过年。
   冯源社区居住着涔天河水库移民和高寨山区易地搬迁移民,在这里,10名书法教师和书法爱好者义务为移民书写500多副春联,送上文化大餐,为新春佳节增添了喜庆气氛。
   “每年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贴红对联、放爆竹,用来驱赶‘年’兽。这个风俗越传越广,从此就有了‘过年’。”该县教育局干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钟垂安利用个人微信公众号开通过年习俗专栏,为孩子们送上别样礼物。
   “孩子们用一把剪刀和几根红绳,做出了最美的福袋。”这是职业中专教师潘婧通过网络直播手工课教孩子们做“旧物改造”。她说:“旧物改造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孩子远离手机,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县课后服务延伸至寒假,班主任微团队、心理健康教育微团队、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教育团队在寒假期间推出家校共育网络直播课程“亲子活动DIY——把爱带回家,暖童心促成长”。“线上直播3天,共10场,近2万名家长和孩子观看了直播。”钟垂安介绍。
   1月以来,该县教育局全面开展送温暖、家访关爱孩子、线上直播、慰问走访师生等活动,切实解决师生和联系群众的实际困难。据不完全统计,1月以来,全县教育系统共为500多人次解决实际困难。

《中国教育报》2023年01月20日第4版  版名:新闻·要闻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