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月10日,“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十五周年庆典暨十五届颁奖典礼大会在上海科技大学隆重举行。 谈家桢先生是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将毕生献给了遗传学事业,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的设立旨在秉承谈先生对生命科学事业的奉献精神,促进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激励我...
12月10日,“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十五周年庆典暨十五届颁奖典礼大会在上海科技大学隆重举行。
谈家桢先生是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将毕生献给了遗传学事业,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的设立旨在秉承谈先生对生命科学事业的奉献精神,促进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激励我国生命科学工作者不断创新。目前,该奖项已成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被誉为“我国生命科学诺贝尔奖”。

原标题:17位科学家获奖!第十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揭晓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camelboy#163.com联系,会在24小时内删除。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