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1月26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大会暨发展战略研讨会举行。会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揭牌,这是全国首家立足气象灾害领域的应急管理学院。 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副会长郑国光在贺信中说,作为我国应急管理领域唯一的全国性、学术性的国家级社团组织,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将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南信大应急管理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希望学院以新理念新思想推进应...
11月26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大会暨发展战略研讨会举行。会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揭牌,这是全国首家立足气象灾害领域的应急管理学院。

原标题:气象灾害领域全国首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成立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camelboy#163.com联系,会在24小时内删除。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