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1月21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第16届学术大会暨第30届院士大会期间,选举产生50名新科院士。图片来源:TWAS  中国学者共有10人当选,其中内地高校共有6人当选,北京大学2人当选,北京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1人当选。  内地高校当选人简介:  北京大学  朴世龙简历  朴世龙,男,1976年4月生,朝鲜族,吉林省龙井市人。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1月21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第16届学术大会暨第30届院士大会期间,选举产生50名新科院士。

 OLD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1128/5dc806fa3fd7e32jpg /></p><p align=图片来源:TWAS

  中国学者共有10人当选,其中内地高校共有6人当选,北京大学2人当选,北京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1人当选。

  内地高校当选人简介:

  北京大学

  朴世龙简历

 OLD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1128/f5a66098d0c1849jpg /><br /></strong></p><p>  朴世龙,男,1976年4月生,朝鲜族,吉林省龙井市人。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p><p>  朴世龙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领域的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互馈关系研究,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反馈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百余篇。成果被Nature (4篇)、Nature Climate Change (1篇)、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 (2篇)杂志专文评述,入选“200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和“2013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p><p>  2016年获得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地球科学奖;2011年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目前担任《National Science Review》、《Global Change Biology》等期刊的编委,曾担任全球碳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p><p>  <strong>乔杰简历</strong></p><p style= OLD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1128/302083c9d87b30djpg /><br /></strong></p><p>  乔杰,1964年1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安达市,生殖医学专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p><p>  1987年,乔杰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在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1年6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2000年10月至2018年7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及生殖医学中心主任。2003年9月至2012年5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副书记;2008年2月至2014年2月,兼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工会主席;2012年5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任医学部常务副主任;2021年4月至2021年5月,任医学部主任。2021年5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p><p>  乔杰主要从事妇产及生殖健康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p><p>  <strong><font color=南京大学

  郭子建简历

 OLD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1128/b895a091a970887jpg /><br /></strong></p><p>  郭子建,化学生物学家,南京大学教授。1961年10月出生于河北河间市,河北沧州人。1982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1994年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获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Coord Chem Rev副主编。</p><p>  主要从事金属及其配合物的化学生物学研究。设计构筑了系列金属离子荧光探针,建立和发展了相关的体内外荧光成像方法,观察到离子的迁移和富集现象。探索了金属抗肿瘤药物反应性能及活性差异,构建了新型铂类药物靶向传输体系。发展了系列基于铜配合物的人工核酸酶,研究了它们的构效关系及金属中心间的协同效应、DNA断裂能力及抗肿瘤活性间的关联等。曾获意大利化学会Sacconi奖章、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p><p>  <strong><font color=清华大学

  段文晖简历

 OLD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1128/6cf70094e1df873jpg /><br /></strong></p><p>  段文晖,1967年生于湖南,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p><p>  1981年至1992年在清华大学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4年在钢铁研究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至今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于1996年至199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2002年至200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访问研究。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p><p>  段文晖主要从事计算凝聚态物理和计算材料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其研究方向包括凝聚态物质和功能材料的理论和计算设计、固体的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计算、低维物理、量子材料及其新奇物性等。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引用超过15000次,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0年、2014年),获叶企孙物理奖(2013年)、3项教育部科技奖励,并入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p><p>  <strong><font colo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叶向东简历

 OLD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1128/c5dc0b9e993e494jpg /><br /></strong></p><p>  叶向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p><p>  1963年生于安徽,1979年至1985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学习,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1986年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和力学系学习,1991年获前苏联副博士学位(即Ph.D)。1991至1993年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回校任教。1995年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97年任理学院副院长;1998年任理学院副院长兼数学所所长、数学系副主任;2001年任理学院副院长兼数学系主任。2003年任中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委员、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执行院长)。2007年5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2009年2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纪委书记。2014年2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p><p>  长期从事基础数学中拓扑动力系统、遍历理论以及它们在组合数论中应用的研究。在国际高水平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70多篇,是该领域有国际影响的学者。199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1年,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3年,获得第十四届陈省身数学奖。</p><p>  <strong><font color=北京科技大学

  张跃简历

 OLD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1128/1676dc3f5208894jpg /><br /></strong></p><p>  张跃,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现任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p><p>  1978年2月-1982年2月,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现武汉大学)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1982年2月-1987年9月,为武汉科技大学助教。1987年9月-1993年10月,为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10月-1995年10月,为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后、副教授。1995年10月至今,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1995年)、博士生导师(1998年)。2000年10月-2000年12月,由Anthony Mason Fellowship资助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研究,2001年1月-2002年2月由JSPS资助在日本东北大学、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大阪大学、京都大学合作研究和学术访问,2002年10月-2003年4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纳米材料技术中心访问教授。</p><p>  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p><p>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也称“世界科学院”,原名第三世界科学院, 简称TWAS(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83年11月10日,总部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 ,由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卜杜勒·萨拉姆(Abdus Salam)教授倡议创建。致力于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学研究,拥有来自7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1400名院士,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科技组织。</p><p>  来源:新华社、TOP大学来了、双一流高教、各高校官网等</p>
</article>
</div><div class=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