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部简报〔2022〕第41期  湖南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省教育厅和省科协联合制定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方案,实施科普服务“双减”工作专项行动,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有效支持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努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实施“三大行动”,推动科普资源“请进来”。一是实施科学素...

教育部简报〔2022〕第41期

  湖南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省教育厅和省科协联合制定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方案,实施科普服务“双减”工作专项行动,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有效支持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努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实施“三大行动”,推动科普资源“请进来”。一是实施科学素质能力提升行动。加强学校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邀请两院院士兼任中小学校科技辅导员,连续举办16期“院士来了”网络科普公益讲座,结合“送课到校”等方式,为全省中小学生提供科普类课后服务活动项目,指导学校开展“科技节”“科学营”等科普教育活动。加强相关科技学会科普服务能力建设,遴选建立全省科普教师培训专家资源库,为全省中小学校开展科学类课程教师培训提供有力支持。二是实施线上线下科普资源建设行动。征集遴选一批特色鲜明、学生适用、成效显著的科普课程,纳入学校课后服务内容。安排1000万元专项经费,启动建设湖南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并将各类优质科普资源纳入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科普中国”网站、中国数字科技馆、“科创筑梦·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资源,开发网上科学直播课程,供学生免费使用。打造“科普三点半——神奇的地球”等科普教育直播精品课程,吸引全省567万名师生在线收看。三是实施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衔接行动。利用“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等,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98场次,组织“青年科学家进校园”“科学家精神宣讲”等活动18场次;面向脱贫地区和偏远山区中小学生,举办流动科技馆巡展12场次。

  创新“四项举措”,支持实践活动“走出去”。一是编制全省“科普地图”。结合全省各类科技场馆、科研场所、省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分布情况,及时发布服务内容、设施条件、地址及联系方式等信息,为中小学校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便利。二是增强科普基地实训能力。支持各地科普教育基地根据当地中小学校课后服务时段同步调整开放时间,强化研学课程建设,为中小学校举办科技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优质服务。组织中小学校就近分期分批到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自然教育基地等开展探究式、场景式、体验式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对课程内容实、服务质量优、社会评价好的科普教育基地,优先纳入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予以支持,优先推荐参与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评选。目前已有45个科技场馆和145个科普教育基地纳入各市州、县市区课后服务合作机构名单,支持科普教育基地免费为当地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三是引导参与科普岗位体验。鼓励各类科技场馆定期招募中小学生志愿者参与讲解和导览服务,2022年以来,招募中小学生志愿者超2万人次。支持相关单位开展“小小科普辅导员”培训、“科普小达人”宣讲等公益活动,已累计组织26期、吸引700余人次参与。四是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和科教论坛活动。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日常监管,全面规范包括校外科学素质类在内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研制校外科学素质类培训机构科技教育活动指南以及机构设置、培训课程、辅导教师等方面规范标准,对培训机构及培训行为开展动态监测和评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

  下好“三个功夫”,健全体制机制“强保障”。一是在强化组织管理上下功夫。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科协加强对组织实施工作的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在强化责任落实上下功夫。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科协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专班,明确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日常工作沟通,形成协同推进长效机制,加大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三是在强化宣传推广上下功夫。每年组织专项督查评估,发掘总结典型经验,通过有关省级媒体平台加强宣传推广。每年评选100所科普工作成效突出的学校、100个优秀科技辅导员、50个科普类课后服务经典课程和一批优质科普教育基地,进一步带动课后服务工作提质增效,积极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